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第一章导论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农业企业的特征和类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正确理解农业产业的属性和特征,明确农业企业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把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一节农业产业属性一、农业产业的概念与特征(一)农业产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机能和自然力,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机制,以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农业的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从古代直到今天社会分工仍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农村的非农生产活动通常作为农业的副业,包括在农业的概念之中。农业概念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之分。狭义的农业,又称为“小农业”,仅指植物栽培中的农作物种植;广义的农业,又称为“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和农村工副业等生产部门,此时,农业这个部门经济概念与农村经济这个区域经济概念几乎等同,在现代农业中,,农业已逐渐演化为一个产业体系。农业生产的分工日益精细,从横向看,谷物业、水果业、养猪业等逐步发展成为生产经营特点不同的生产部门;从纵向看,又演化为产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与产后部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此时,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的产中部门,而广义的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农村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再包括在农业概念之中,称为农村的非农产业,并且其在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存在超过农业份额的趋势。此时,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概念在内涵上已有了重大区别。(二)农业产业的特征农业和其他诸如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比较起来,存在许多显著的区别,体现了农业的产业特征。主要是:(1)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马克思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1并进一步指出:“在所有生产部门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在农业中才同自然的再生产一致的。”2在今天看来,尽管科技的力量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工业文明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善,劳动者技能日益提高,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农业似乎进入了技术主导的时代,需要人们去重新认识农业。但从本质规定性上看,农业仍然主要是通过植物栽培、动物饲养来取得社会所需产品的,而这一过程总是要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至少现有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可能绝对地把这两个过程分割开来,农业仍然要受到来自自然力的强烈制约,自然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不可抗拒的,直接构成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同时,又由于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循环还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而必然面临市场的风险,使农业成为典型的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夹击的高风险产业。(2)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业的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因为,受自然生产规律的制约,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只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由此形成了农业的两个显著特点:①农业生产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度量单位,因而它的资金周转速度慢。②农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人力、物力利用不均衡,在农忙时,劳动力、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十分紧张,出现需求的高峰;在农闲时,出现需求的低谷,人力、物力等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就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3)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农产品需求扩张受到人的生理条件的限制,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那部分农产品,人们对其效用的评价趋近于零或为负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398-39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61。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