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6页浅谈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布生产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危良才我国电子级玻璃纤维诞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它在池窑的“母体”内孕育成长,并随着池窑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完善壮大。我国电子玻纤工业从坩埚拉丝工艺迈入池窑拉丝工艺,不是一个单纯的量变,而是实现了质变。正是因为这个第一轮的质变,又导致了第二轮的量变。所以,我国电子玻纤工业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到质变”及“质变促量变”中蓬勃发展,突飞猛进。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布(以下简称电子纱与电子布),属于电绝缘玻璃纤维产品范畴。它是电绝缘玻璃纤维系列产品中的一支新秀。由于它的生产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要求高,被业界视为电绝缘玻璃纤维系列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是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1.电子布的厚薄分类标准国外电子布在开发初期,是沿用电绝缘玻璃纤维布电工用标准。当时,美国采用的是ASTM-D579标准。之后,美国在此基础上,又按电子工业应用要求,对玻纤布的物化性能等质量要求,不断修订完善。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由美国IPC协会负责起草,制订了IPC玻璃纤维布标准。第2页共36页第1页共3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6页IPC协会的前身是印制电路板协会,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主要1的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布及覆铜板厂商都是它的会员,都参与了该标准的讨论和制订。这个IPC标准立即获得了囯际同行的一致认可,于是成为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准。后来这个标准于1997年6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02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称为印制电路板用处理E玻璃纤维布规范,被命名为IPC-4412标准。现在全球通用的电子布标准,是IPC协会根据全球电子工业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于2006年6月修订制定的,命名为IPC-4101B标准。电子布可根据其不同的物化性能及功能分类,但是,生产上常用的还是按电子布的厚薄來分类:1.1厚型电子布厚度为0。151mm以上的电子布。如常用的7628电子布,其厚度为0。173mm,即为厚型电子布。1.2薄型电子布厚度为0。150-0。051mm的电子布。如常用的2116电子布,其厚度为0。094mm,即为薄型电子布。1.3极薄型电子布厚度为0。050-0。026mm的电子布。如现用的106电子布,其厚度为0。033mm,即为极薄型电子布。1.4超薄型电子布厚度为0。025mm以下的电子布。如现用的101电子布,其厚度为0。024mm,即为超薄型电子布。第3页共36页第2页共3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6页2.电子纱生产技术要领常用电子纱牌号有G-75、E-225、D-450,现又新增了DE-300、D-900、D-1800、BC-1800、BC-3000及C-1200、C-1800等,其2单丝直径原为5、7、9微米,现又扩大到4及4.5微米。2.1拉丝工序电子纱的生产工艺特性是,采用池窑多孔大漏板多分拉工艺,强制冷却,改性淀粉型浸润剂,辊动式单丝涂油浸渍,严格气流及温湿度控制,并采用大卷装变频调速拉丝及漏板温度补偿技术拉制而成。现将其生产技术要领分述如下:2.1.1微粉配料在池窑生产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玻璃原料成份的控制及其配料质是的管理。这一点对电子纱生产来说尤其重要。日本专家在珠海技术指导时,不是到池窑生产现场去观察拉丝作业情况,而是先到化验室去了解玻璃原料的各项化验数据,再到配料间检查配合料的配制质量。日本专家说,玻璃原料的质量是池窑拉丝作业稳定的关键,只要对玻璃原料成份控制好,配合料质量佳,拉丝作业肯定好。第4页共36页第3页共3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36页池窑拉丝的E玻璃,属于铝硼硅酸盐玻璃,是一种比较难熔的玻璃,因此要求采用微粉配料,并且对其中难熔的铝、硅成份原料的粒度要求达到300目。对其它各种粉料的粒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如叶蜡石及硅砂300目筛余不超过1%,方解石300目筛余不超过20%,硼钙石及萤石200目不超过15%。为确保叶蜡石的3化学成份均匀,在粉料混合前,还要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均化处理。要求叶蜡石微粉的Al203含量波动在+-0.4%之内,Fe203波动在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