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防雷方案长沙市雷立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前言雷电灾害给人类带来过许多惨痛的教训,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动化办公水平日益提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全新感受。雷电这个早已被我们所“克服”的困难,却像突然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般,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我们在感受科技的同时也品尝了许多突然而至的无奈和烦恼。因雷电尤其是感应雷导致的系统瘫痪以及设备损坏比比皆是,造成不计其数的人力和物力损失,其间接损失及政治影响更是无法估量,雷电灾害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已显得力不从心,这是由于通信及电子机房的精密设备内部结构的高度集成化,从而造成设备耐过电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每年各种通信系统或网络因浪涌电压而受破坏的事例已屡见不鲜,轻者使终端计算机和通信接口设备损坏、通信中断、各种信息无法传递;重者使网络瘫痪,工作无法进行。二.现代防雷理论与技术只有掌握了解了雷电的危害方式,才能更好的对雷击危害进行防护。如下图所示:雷电的危害途径包括直击、感应(LEMP雷电磁脉冲辐射)、传导(雷电波的侵入和反击)几个方式。我们分别介绍如下:接收天线ReceiverMODEM/DTU/MUXFIREWALLFIREWALLPABXSERVERSwitch/Hub综合接地网浪涌电压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磁辐射SPD浪涌保护器雷击损坏的电路板图例天线遭受直接雷击或接收感应雷击建筑物外部避雷设施接闪,能量在建筑物内的分配电源供电线路在远端遭受直接或感应雷击,沿供电线路进入设备有线通讯线路在远端遭受直接或感应雷击,沿通讯线路进入设备网络数据线路在远端遭受直接或感应雷击,沿网络线路进入设备雷击发生在米范围内时(包含临近建筑物避雷针接闪或云对云闪电)建筑物内的电源回路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进入设备通讯线路1000建筑物内的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进入设备建筑物内的网络线路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进入设备(1)图电源供电回路数据网络线路通讯线路建筑物、附近的避雷针遭受雷击或雷击直接击中附近树或地面时,雷击由地线引入设备直击雷: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雷电的不到50%的能量将会从引下线等外部避雷设施泄放到大地,其中接近40%的能量将通过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分流,其中5%左右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的通信网络线缆分流,其余的雷击能量通建筑物的其他金属管道、缆线分流。这里的能量分配比例会随着建筑物内的布线状况和管线结构而变化。对直击雷进行防护的防雷器,按国际相关防雷标准,一级电源防护产品在波形为10/350us测试标准下,最大通流量应达到12KA/线。传导雷(雷电波侵入):在更大的范围内(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雷电击中电力或信息通讯线路,然后沿着传输线路侵入设备。其中地电位反击也是传导雷中的一种:雷电击中附近建筑物或附近其他物体、地面,导致地电压升高,并在周围形成巨大的跨步电压。雷电可能通过接地系统或建筑物间的线路,入侵雷电延建筑物内部设备形成地电位反击。50%电源系统10-45%通信网络系统左右5%管道系统10-30%(3)图感应雷(雷电波感应):在周围1000公尺左右范围内(有资料为500公尺或1500公尺,距离应随着雷击大小和屏蔽措施而变化)。发生雷击时,LEMP在上述有效范围内,在所有的导体上产生足够强度的感应浪涌。因此分布于建筑物内外的各种电力、信息线路将会感应雷电而对设备造成危害。现代防雷技术强调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的原则,把防雷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这是由于雷电的侵入是多方面的,在整个空间范围内,通过电磁场的感应和耦合,形成过电压,侵袭微电子设备。国内外防雷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侵入机房及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系统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电源线引入、信号传输通道引入、地电位反击等。因此,为了确保机房设备及网络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以及机房工作人员有安全的工作环境,在机房防雷系统工程中,除了需有良好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外部防雷设施外,还必须在电源系统、信号系统进行可靠、有效的防护工作,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