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代办”强化基层治理调研报告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赓即召开党委会确立大调研课题,结合全乡率先推行的“村官代办”制,全方位开展基层治理调研活动。现将乡推行“村官代办”制强化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如下。一、推行“村官代办”制的社会背景2018年,县针对群众办事各类“卡证多、程序多、资料多、证明多、跑路多、花费多”等现实问题,在乡创新试点“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村官代办机制,出台“村官代办三十条”,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路甚至零跑路,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村官代办”在乡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方便了群众办事,成功解决办事效率低、办事成本过高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强化关键环节的监督,管住“微权力”,预防“微腐败”,有效地防范了基层干部推诿扯皮、故意发难、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服务群众的效率。截至目前,乡累计代办1700余件群众事务,节约成本3万余元。二、明确“村官代办”工作思路(一)晒出“一个清单”。梳理制定并出台《乡村官代办三十条》,将代办事项具体细化为8大类30项。一是民政和社会保障类,主要是“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申报农村五保、申报优抚、申报残疾人护理费用补贴、申办残疾证、大病医疗救助、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援助。二是计生服务类,主要是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生育服务等级、病残儿医学鉴定。三是村民建房、商品林采伐申请类,主要是申请建房、商品林采伐。四是矛盾纠纷类,主要是申请民间纠纷调处、法律援助。五是兵役登记类,主要是协助开展兵役登记。六是灵活就业类,主要是代办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登记手续。七是社会保障参保类,主要是代办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代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社保年审。八是服务村民其他事项,主要是代办入党、党组织关系接转,户口迁入、迁出手续及其他申请事项。第1页共4页(二)明确“一个主体”“六大原则”。“村官代办”制度的主体是村官代办员,乡所有乡、村、组“三类”干部及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全部明确为村官代办员,履行为群众“代办业务”职责。“村官代办”制度坚持六大代办原则。一是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自主选择,代办事项必须由群众委托,群众不愿代办或涉及个人隐私的不代办;二是便民原则。以方便群众为中心,全程代办、协办群众提出的各项事情,对行动不便的村民实行上门代办;三是公开原则。对代办项目、办事程序、完成时限、代办人员等信息全面公开,实行阳光服务,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依法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代办,做到既合法合规又让群众满意;五是无偿原则。村民事务代办实行无偿服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代办费,群众只需缴纳按政策规定收取的费用,如工本费等;六是高效原则。坚持快捷高效,对群众申请或委托办理的事项,即时受理,快捷承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三)严格“五个程序”。“村官代办”制度严格按照“问事、受理、代办、回复、建档”五个程序进行。一是问事环节。深入农户走访,及时了解村民诉求,需要代办事项。二是受理环节。村官代办员接受申请后,进行受理登记,填写《乡“村官代办员代办”服务委托单》,备齐相关材料,登记《乡村官代办员代办工作台账》。三是代办环节。汇总需要待办事项,经村官代办员梳理后,按照即办件、限时件、承诺件、特办件四种类型分门别类送至职能部门办理,并做好登记。四是回复环节。村官代办员将代办事务办结并向委托人予以回复。对未能办结的,解释清楚原因,在条件成熟后再受理代办,委托人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进行评价。同时,填写《乡“村官代办”办理结果告知单》。五是建档环节。群众事务代办结束后,由村官代办员建立工作台账,经审查后存档备查。(四)健全“五大机制”。一是健全领导工作机制。乡党委成立村官代办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代办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村官下访工作机制。乡、村、组三级干部每周至少三天深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