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黄兴绿地商业项目前期策划报告第一部分、上海商业发展现状一、2003年上海商业发展回顾全年商品销售总额达到555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零售和批发销售额分别增长8.4%和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达到22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9.1%。结合商品零售物价下降的修正值,实际增长10.2%。商业增加值首次突破700亿元,达到709.2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1.3%,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3.4%,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在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中,商业增加值名列第一。2003年上海商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1.消费市场出现持续上升势头2003年,上海人均GDP56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7元人民币,消费能力大大提高。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上半年的消费总量有所下降,但"非典"过后消费出现了恢复性反弹,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十一"黄金周期间抽样统计的288家商业企业共实现零售总额22.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创下节日黄金周零售额新高和比上年同期零售额增幅的新高;10月份零售总额实现了198.37亿元,也创下了历年单月零售总额的新高。从近几年情况看,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从2002年开始出现反弹,达到9.3%的增幅。2003年增幅虽然略低于上一年,但仍然保持在9%以上,高于1999年至2001年低谷时期的增幅,上海消费市场已开始出现周期性上升势头。推动这一上升势头的主要动力是汽车、住房、通信设备等新兴的消费热点。2003年,全市轿车零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售量达7.11万辆,比上年增长30%,零售额为176.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9.8%。2003年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家居类商品零售额为2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3%;通信器材类商品的零售额为45.9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7.6%。这三类消费品共拉动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4.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总贡献率在50%以上,表明这些新兴消费热点已成为上海新一轮消费增长的主力。2.各类消费品销售普遍增长除了汽车、住房、通信器材等热点消费品供销两旺外,2003年全市吃穿用烧商品的销售也全面增长。吃的商品销售887.29亿元,比上年增长7.5%;穿的商品销售287.59亿元,比上年增长7%;用的商品销售102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烧的商品销售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从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数量看,吃的商品中,水产品、净菜、食油零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9.8%、16.4%和7.9%;穿的商品中,针织内衣裤、羊毛衫、皮鞋分别比上年增长8.4%、7.9%、7.6%;用的商品中移动电话增长111.5%、空调机增长46.9%、家用消毒柜增长37.9%。餐饮、汽车、数码产品成为消费绝对亮点。2003年全市餐饮营业额达到21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照相机、电脑、摄像机的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9%、8.4%和35.4%。此外,各类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等服务消费蓬勃发展。2003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达到3369元,比上年增长11.1%,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30.5%。3.消费价格指数略有回升2003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价格上涨集中在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3个大类,分别比上年上涨1.3%、1.1%和0.3%。食品类价格从8月份起逐月攀升,12月份涨幅较大的是食油、粮食、肉禽、蛋类、水产品,分别上涨25%、12.3%、11.3%、10.3%和4.7%,拉动了在外用膳食品、糕点面包、奶及奶制品、烟酒类商品价格上涨。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商品的价格下降比较明显,这三类商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分别为2.5%、1.6%和3.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03年平均为99,11月达到100.5。第3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页由于总体上消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2003年上海市场物价水平仍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