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管理在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摘要]长期以来,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不能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企业的实际工作缺乏指导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又是许多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能为教学提供足够的经典财务管理案例,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在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提的方法和建议。[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实践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全国会计中级职称考试和CPA考试的科目之一,可以说,学习者对书本是精益求精,然而却只局限于书本,实践经验十分缺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根本没有专门的理财机构和人员,实践经验又从何而来?具体分析财务管理在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财务管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公式的推导和数字的计算,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又束手无策,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是一门学科的基石和灵魂,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用理论正确的指导实际工作。财务管理中的纯理论知识,如MM资本结构理论、各种定价理论与模型等,他们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毋庸质疑的,但却是在极端的假设前提下推演出来的,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环境都无法完全满足这些前提条件,所以理论与实际相连需要一座桥梁,这就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中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一项决策从搜集信息,确定备选方案,分析、评价、对比各种方案到最后选择最佳方案的全过程。但是从目前出版的财务管理教材看,大多数的教材中案例较少,即使是一些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专著,案例也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甚至只是教材中例题的延伸,并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对实践环节的忽略,使得学生只会在特定条件下生搬硬套公式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与我国国情联系不够紧密财务管理理论大多出自西方的专家和学者,这并不是说财务管理理论在我们国家行不通,关键是在继承这些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应有所发展。我国的企业无论是在组织管理还是在资本运营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适合我国企业的理财目标和理财观念,技术上也与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所处的金融环境联系不够紧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企业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选择,而这种变化应该说在财务管理教材中体现得还不够具体。财务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如果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则减弱了这门学科的可操作性。二、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相辅相承的,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向企业输送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又可以为教学提供经典案例,并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上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中财务管理是许多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不能为教学提供足够的经典财务管理案例。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领导,尤其是国企领导,理财观念淡薄,一些企业根本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1.没有职能清晰的理财机构大中型企业的理财机构与会计机构应该分设,会计机构主要完成会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而理财机构则要参与企业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工作。但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没有单独设立职能清晰的理财机构,这说明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没有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是防止企业决策失误的先决条件之一,虽然现实生活中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但许多企业在进行重大财务决策时仍然实行一人拍板,根本没有搜集信息、评估论证、选择最佳方案和审查的过程。3.缺少专门的、经验丰富的理财人员理财人员的素质是企业财务决策能否成功的另一主要因素,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的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新的投资、融资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