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5页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摘要:本文从旅游的角度介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研究。介绍了工业遗产旅游的新观念,以鲁尔区自197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逆工业化过程为背景,探讨了在全面振兴和调整鲁尔区之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区域发展和形象转变过程中,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践,特别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之观念的起源、形成与接受过程、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等,提出了值得我国学术界和社会现实,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议题。关键字:鲁尔区;逆工业化;工业遗产旅游1引言德国鲁尔(Ruhr)区对于地理学界并不陌生,它甚至是我国中学地理课本的内容之一,在我国最新版的高中地理课本中,德国鲁尔区被写进“传统工业区”,同时也被特别地列为衰退的工业区行列[1]。但是,在旅游界,德国鲁尔区几乎不为人知,即使在德国人心目中,“鲁尔”这个地名也从来不会与旅游、休闲有任何的关联。的确,一个长期以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的形象闻名于世的地方,是难以具有旅游吸引力、或被社会认知为旅游目的地的。鲁尔长期以第2页共15页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5页来除了工业,还是工业,鲁尔似乎与旅游无关。但本文所要介绍、探讨和证明的是:德国鲁尔区是一个深受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影响、同时根置于西方普遍的传统工业之衰退历史和空间转型的典型区域,鲁尔面对逆工业化过程和区域衰退,显示出区域整治和更新、特别是逐渐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空间实践过程,因此,是一个值得区域发展学、工业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以及旅游地理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将对社会实践和学术探索有重要启发的案例。2德国鲁尔区的形象变化: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鲁尔区位于德国中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Nordrhein-Westfalen)省,面积达4432平方公里,著名的莱茵(Rhein)河的三条支流——鲁尔河、埃姆舍(Emscher)河、利帕(Lippe)河——从南到北依次横穿该区,鲁尔区本身并不是一个行政上和政治上独立的单元,但由于鲁尔区本身的独特性,自1920年以来,鲁尔区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区内各城市组成的协会性质的机构(SVR),也就是现在的区域管理委员会(KVR)的前身,负责区域性的发展事物。1999年鲁尔区的人口为538万[2]。2.1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有近200年的历史,早在1811年,埃森市就有了著名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随后,蒂森公司、鲁尔煤矿公司等一批采矿和钢铁康采恩也在这一地区创建[3]。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大规模煤矿第3页共15页第2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5页开采和钢铁生产,逐渐使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城镇积聚区,并形成了多特蒙德(Dortmund)、埃森(Essen)、杜伊斯堡(Duisburg)等著名的工业城市。然而,在经历了约100多年的繁荣发展后,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经济衰落,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尤其突出,70年代后,逆工业化过程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表1)。到80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1987年鲁尔区达到15.1%的最高失业记录,大大超过8.1%的全国平均失业率[4]。曾经在1950年代是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位的鲁尔区的埃姆舍(Emscher)地区,已经沦为德国西部问题最多、失业率最高的地区[5]。表1德国及鲁尔区逆工业化过程年份1957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A15313310169463933271912*B123.2115.5110.991.175.969.264.054.641.625.9A表示德国煤矿的个数B表示德国鲁尔区的煤炭产量(百万吨)*在德国12个煤矿中鲁尔区的煤矿只剩下7个资料来源:GesamtverbanddesDuetschenSteinkohlenbergbaus,SteinkohleJahresberricht[M].Essen:Jahresbericht.2001.第4页共15页第3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5页2.2逆工业化的影响与社会反应虽然逆工业化过程被认为是:由于本地制造业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而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