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形势分析与2005年展望刘春中国“入世”三周年之际,我国外贸进出口额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这历史性的跨越中,机电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85年以来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出口额由最初的16.8亿美元到2004年突破3200亿美元,贡献显著。据海关统计,2004年1-1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1547.4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为6252.8亿美元,增长38.2%,占比重54.1%,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增长42.3%,比上年净增959.4亿美元,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21.9个百分点;而进口3018.8亿美元,增长34.3%;全年顺差达到215.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67.3%。一、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一)在上年快速增长基础上单月出口额不断攀升,顺差逐月增长。2004年全年机电产品自年初1、2月份的不足200亿美元,到4月份的258.1亿美元,再到9月份的300.7亿美元和12月份的351.3亿美元,出口额稳步上升。2002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进入了较高增长阶段,曾连续18个月每月出口同比增长都在40%左右;2004年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2.3%,充分显示了其持续性和强大的出口实力。(二)出口商品结构继续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大的产品优化。1-11月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745.7亿美元)出口额远高于其他商品,主要是手提电脑(185亿美元)和显示器(134亿美元)增长迅速,零部件(211亿美元)出口量也较大。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378.6亿美元)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有数码像机(44.2亿美元)增长70%,彩色电视机(57.2亿美元)增长52%,空调器(36.5亿美元)增长54%,电冰箱(11亿美元)增长59%。通信设备及零件(296.3亿美元)和电子元器件(202.3亿美元)出口增长也十分显著,其中手机(125.4亿美元)、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102亿美元)分别增长100%和54%。以上四类重点商品总计出口1622.9亿美元,平均增长48.6%,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56.3%,进一步优化了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其他重点商品中,电工器材(177.3亿美元)、机械基础件(96.4亿美元)、汽车及其关键件(72.8亿美元)、起重及工程机械(59.9亿美元)和农业机械(11.4亿美元)出口增长较快,增幅在40%左右,尤其是汽车增长73%;照明器材(56亿美元)、游戏用品(48.7亿美元)、集装箱(44.1亿美元)、电动机及发电机(31亿美元)、摩托车及零附件(25.4亿美元)和自行车(23.2亿美元)增长平稳,在20%-30%左右;船舶及船用设备(30亿美元)、钟表(18.1亿美元)增长缓慢,未超过10%。(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同步快速增长。从1-11月份出口情况看,一般贸易增长略高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650.1亿美元,增长45.3%,高于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占比22.6%。加工贸易出口2134亿美元,增长41.4%,低于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占比74%,低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四)国有企业出口占比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势不减。1-11月份,国有企业累计出口机电产品474.5亿美元,增长13%,占16.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上升,累计出口2114.2亿美元,增长48.8%,占73.3%,净增605.6亿美元,占机电产品净增额的69.9%。民营企业出口增长依旧最快,出口191.4亿美元,增长93.9%,占6.6%。(五)东部、中部地区增长超过40%,西部地区出口相对减缓。1-11月份东部十一省市出口2793.1亿美元,增长43.4%,占比96.9%,出口净增额844.8亿美元,占出口净增额的97.6%,有力地拉动了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东部地区除海南外各省市出口额均排在前列,其中广东(1142.4亿美元)增长39.6%;长三角地区的江苏(519.4亿美元)、上海(435.8亿美元)和浙江(195.2亿美元)增长都在五成以上;另外增长迅速的还有河北、天津和山东,增幅在50%以上。中部地区出口占比为1.55%,增长较快,增幅为46.4%,主要是黑龙江(88.3%)、吉林(61%)和安徽(50.9%)的带动作用;另外江西、山西和湖南的增幅也在40%以上。西部地区出口总额与中部相当,占比为1.57%,但增幅仅为18.1%,其中只有贵州(98.9%)和内蒙古(49.2%)增长超过全国平均增幅;新疆、西藏和青海则有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