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课程建设自评报告河北北方学院数学系几何代数教研室空间解析几何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总学时90学时。它是初等数学通向高等数学的桥梁,是高等数学的基石,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微分几何,高等几何等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空间解析几何是用坐标法,把数学的基本对象与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起来,它对整个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其他数学课程作准备,也为日后的中学几何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开设,授课90学时。经过几何教研室教师们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1998年被评为张家口师专优秀课程(见附件1),2002年经张家口师专复查验收仍被评为张家口师专优秀课程(见附件2)。一关于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结构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自1978年以来,我教研室认真贯彻学校领导倡导的“三为主”(校内为主、在职为主、自学为主)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在教研室内以讨论班形式持续开展业务进修,持之以恒的进修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较优的师资队伍,范永和、康桂娥和王兆飞先后获副教授职称,其他教师也有较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将师资结构情况做以下列表统计:姓名学历职称年龄备注康桂娥大学副教授57王兆飞大学副教授40岳崇山大学助教26范永和大学副教授68退休(1)学历教师比例。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占0%,自评C级,0.4分。(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占60%,自评A级,2分。(3)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49岁,自评A级,2分。注:以上统计结果是按1998——2004年期间在职的前三位教师计算的。(4)历年来,我教研室都非常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完整的培养计划,一方面,我有计划地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教研室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开展教研室的业务进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我教研室培养出了一批中青教师,他们都成了我系的教学骨干。自评A级,2分。2.教学与学术水平我教研室的每一位教师都深知科研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是我教研室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科研能力的高低不仅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反映一个教学集体的教学素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康桂娥和范永和老师主要从事解析几何与射影几何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9篇。王兆飞老师主要从事有限几何、组合设计与编码方面的研究,几年来发表论文6篇。参加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1)课程组成员有很强的责任心,教学方法新颖,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学年的学生问卷调查反映良好。教研室自评A级,4分。(2)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达100%,他们除担任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兼任微分几何,高等几何,点集拓扑,近世代数,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自评A级,5分。(3)指导研究生教师比例。课程组的每一位在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省级立项资助的研究课题,都在承担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指导教师占60%。自评B级,1.2分。(4)科研立项和成果,近几年来,获省级立项资助的研究课题有1个,发表论文或指导青年教师发表论文6篇,人均每年1篇。参加研究工作的教师比例达70%。自评B级,1.8分。(5)学术活动情况,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并发表论文,每年至少在校内召开10次学术论文研讨会。自评A级,2分。二关于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建设以来,几何代数教研组的相关教师很重视教学内容更新,多年来一直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以苏州大学数学系吕林根编写的《解析几何》与武汉大学数学系杨文茂编写的《解析几何》为依托,以向量和矩阵为工具,以线性代数方法为主线,把几何问题充分代数化,突出向量和矩阵工具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进一步沟通了几何与代数的内在联系,改变了传统的用几何工具学几何的模式。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既注意几何基础内容的教学,又注重几何学科的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