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马恩生态思想研究现状综述VIP免费

马恩生态思想研究现状综述_第1页
1/8
马恩生态思想研究现状综述_第2页
2/8
马恩生态思想研究现状综述_第3页
3/8
马恩生态思想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当代人的生态意识普遍觉醒,生态文化初见端倪,社会科学研究绿化趋势日趋明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国的主导理论,如何回应当代的生态问题,是理论界必须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生态问题的回应,有两条线路:一是以当代人的眼光延马克思主义方向回应生态问题;二是马恩思想形成时,生态问题也已存在,只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没有形成主流思想。关键词:生态思想;人化自然;物质变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18、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马恩生态思想进行梳理与评价,对于我们正确的处理生态问题,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国内学者对马恩生态思想的认识2000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马恩生态思想的研究逐渐升温。以中国知网的统计,2000-2011年相关文献171篇。其中学位论文11篇,期刊文章160篇。根据研究所引用文献看,国内学术界一般围绕五个文本——《自然辩证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五个范畴——劳动、实践、人化自然、物质变换、合理农业;四对关系——人与自然、两类循环(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双重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展开。(一)由自然观,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崇富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起点是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集中体现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同整个生物界的历史进化一样,“人也是由分化而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经过多少万年的努力,手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终于确定下来,于是人和猿区别开来,于是奠定了分音节的语言的发展和人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这种发展使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不可逾越了”。而造成这种巨大飞跃的关键是劳动。因为“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因此,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在用生产劳动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了二重性,即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此外,东南大学的叶海涛认为,“人与自然关系”是理解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基础性平台。他通过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关系”是马恩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与叶海涛的观点类似,西安财经学院的黄斌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自然的先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生态伦理立法;“两个和解”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二)由实践观,到“人化自然”“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争论点。以实践来理解人的活动,是摆脱“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抽象争论的一个关键。一些学者以此为重点,对马恩生态思想进行了阐发。东南大学的叶海涛对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相关理论文本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摆脱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将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即实践。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因而费尔巴哈眼中的自然,是“和历史彼此完全脱离的”、“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把自然分为“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和作为“工业和社会状况产物”、“历史的产物”的“周围的感性世界”。马克思指出,正是通过实践劳动,人与自然才相互作用;自在自然才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只有这个人化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马恩生态思想研究现状综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