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的视察报告XX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2011年6月14日)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XX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于2011年5月3日至6日组织部分委员,在张承新副主席的率领下,围绕我市乡镇文体中心、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一行在听取了市文化局就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介绍后,实地走访了解了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和XX县区18家乡镇、村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现场分别召开了4地主管领导、文化局及文化站干部座谈会。通过视察,委员们对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针对当前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县、市)、乡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有了显著发展,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一)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文化基础工程之一。自2003年起,市级财政拨款105万元,建成“共享工程”的市级中心。2008年按照每个县级中心(国家投入80%,市XX县区各投入10%)68万元试点建成清镇、开阳两个县级中心。至2011年4月,区县级中心已全部建成安装完毕并对外开放。全市125个乡镇、街道中有36个乡镇、1个街道已获得“共享工程”文化设施配置(占全市乡镇、街道的29.6%)。其余乡镇、街道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已列第1页共23页入2011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2009年上半年完成1053个行政村基层点建设。“共享工程”村级基层点的开通,将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到了农村第一线,对于迅速扭转我市农村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局面起到了显著作用。通过“共享工程”的建设,使广大农民群众学到了种、养殖技术,同时还获得了优秀的文化艺术等精神食粮。(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77个乡镇在省、市、区(县、市)、乡镇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和群众自发集资的情况下,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基本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使文化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各乡镇依托“综合文化站”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和现代节日活动,在“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农村田园经济建设开展“桃花节”、“李花节”、“菜花节”、“杨梅节”等民俗民间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家书屋已成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我市自2006年初启动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以来,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积极争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XX省新闻出版局支持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420万元,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充分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制定并实施了有关制度,着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开展“星级”服务网点建设。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116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初步建立起了“村村有书屋、村民有书读”的农村公共阅读网络和阅读体系。2010年,在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建设经验,建成数字农家书屋80个,今年还将新建60个数字农家书屋。通过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市结合国家新闻总署第2页共23页“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活动,开展了“书香农家”读书系列活动——“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讲演比赛、读书征文比赛,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开展立体化宣传,在贵州重点门户网站“金黔在线”制作了系列活动专题网站,不仅宣传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