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作者:8bio.com更新时间:2005-4-14论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英文标题】OnInformationResourcesConstructionofNetworkLibrarySuoChuanjun(ZhengzhouPolytechnicalUniversityLibrary)【作者】索传军【作者简介】索传军,199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理学硕士,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近几年,发表论文近20篇。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450002【内容提要】图书馆数学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图书馆还主要处于初步计算机化和网络化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成及其组织管理方法等。【英文摘要】Buildingdigitallibraryandnetworklibraryisanewdevelopmentdirec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structureofinformationresourcesandtheirmanagementmethods.【关键词】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资源建设/组织管理【正文】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走向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管理和服务将发生改变,因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组织和管理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从图书馆的整个发展来看,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同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计算机局域网,实施计算机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实施联机编目,组建局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因特网的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图书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图书馆纷纷上网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方法,人们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由此进入了网络环境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特网阶段。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关于因特网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的探讨,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连入因特网,进入网络建设的第三阶段,开始探讨关于因特网环境的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在线信息服务等。2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所谓网络化图书馆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起初是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和服务环节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是网络图书馆。具体地说,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1]。信息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狭义是指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对于网络化图书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在图书馆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因而,广义地理解其信息资源较为科学。从分布看,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2.1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电子文献主要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因特网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概括地说,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