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庙后中心中学于新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3.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橡皮、小刀等学习用具。【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合作与交流结合。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3分钟)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物体:铁钉和铁锤,课桌和木凳。师:请把铁钉、铁锤、课桌、木凳进行分类;并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生答,师出示幻灯片,并分析得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师: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它们含有的铁一样多吗?课桌和木凳都是由木头组成,它们含有的木材一样多吗?小结:由此看来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二、进行新课(30分钟)教师:出示投影片:质量(mass):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学生朗读。师:下面请各学习小组按着学习提纲自学课本P94-95页,然后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自学提纲内容如下: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2.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举例说明。4.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内容,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教师: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学生: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比它大的单位有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10-3kg1mg=10-3g=10-6kg1t=103kg。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片。巩固练习:单位换算(屏幕显示题目)5t=______kg50kg=______g10g=_____mg50mg=______g教师:答的非常好,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第三题: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举例说明.教师:谁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质量如何变化?学生:我们在超市里买的商品从商店回到家里,虽然位置变了,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当物体的位置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岩石,虽然位置变了,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教师:当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时,质量如何变化?比如我们把一块铁砸成铁板,形状变了,它含铁的多少变了吗?质量呢?生答,教师点评。教师:物体的质量随状态变化吗?学生:不变化。一铁块熔化成铁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教师:说得好,水结冰,冰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不变。教师:同学们的讨论分析非常好,质量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它实际上反映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出示投影片: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在大屏幕一显示题目)哪位同学来做下面小题?练习1、一满杯水结冰后,冰将杯子胀破了,这是因为在水结冰时()A、体积变大了B、质量增大了C、体积和质量增大了D、体积和质量都减小了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A、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B、一物体从月球被移动到地球上C、一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