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淮河生态经济带最早由江苏XX县区发起,2012年上半年,江苏宏观经济研究所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淮河生态走廊”研究课题,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沿淮信阳、盐城、淮南等地相继加入委托,课题名称更改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目前规划中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苏、鲁、皖、豫、鄂五省,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规划的核心是打破行政区划藩篱,依托淮河发展流域经济带,即通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淮安、蚌埠、信阳三个核心城市的迅速崛起,三个核心城市带动十几个县级城市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使之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通过规划的实施,淮河将成为中国第三条黄金水道,将来有可能成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淮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支撑改革开放第四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二、进展情况2012年7月上旬,XX省宏观经济研究所院长顾为东一1行七人在省、市发改委领导陪同下,首次来到淮滨调研。2013年4月中旬和5月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一行先后两次来淮调研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并提出要通过淮河经济带的构建,使淮河成为继珠江和长江之后的中国第三个通海的黄金水道,使淮河经济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四个十年的经济增长极的规划构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开展了“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战略规划研究,现已初步成稿,准备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通报,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原规划为“一带双核多节点”,即只有淮安、蚌埠两个重要节点而未考虑将信阳纳入“节点”之中,在第1页共5页2012年7月来淮调研时,我县及时扑捉到“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的重大机遇及战略意义,积极向调研组建议将XX市纳入到重要“节点”之中,县领导为此多次赴京汇报,最终于2012年10月30日,课题组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召开“淮河生态经济带中期成果”座谈会时,初步形成了“一带三核多节点”的战略构思。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邀请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于2013年4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来淮调研,并最终将信阳纳入到“核心城市”之中,形成了目前“一带三核多节点”的规划。2《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课题成果研讨会2013年8月份在淮南召开,皖苏豫三省联手,提出对淮河干流建若干船闸,形成一个千公里河川式水库,将淮河打造成为继长江、珠江之后中国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沿淮河建内河港口群,淮安、蚌埠、淮滨、周口、阜宁定位为内河国际港。三、规划中的五个方面情况1、水利加大淮干及支流治理工作。我县现有封闭半封闭圩区20个。堤防总长261公里,其中淮河堤防为78.36公里。自排涵闸64座,自排能力为795.93立米/秒。提排站34座,装机11717千瓦,提排能力达104.98立方米/秒。圩区保护面积425平方公里,保护耕地40万亩,保护人口30万人。建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4座,灌溉面积3万亩。全县有河道险工26处,总长27880米,治理长度17090米。经过1985、1992、2000年的三次大规模治淮实施,全县的防洪除涝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县的淮河干支流防洪标准可达到约10年一遇,除涝标准可达到3~5年一遇。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措施,加大投入,重点做好淮河干支流防汛抢险道路修建、淮干白露河口段治理续建工程、淮河支流闾河治理工程等工作。2、运输和服务业依托淮河淮滨港口,淮息、淮固、淮阜高速公路,京九3铁路专用线,建设淮河淮滨物流港项目,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形成服务优质、管理规范、高第2页共5页效便捷的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精心组织“淮河文化论坛”、“蒋氏根亲文化节”活动,推进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3、工业①建载体,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县产业集聚区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用于集聚区建设,建成区面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