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4页PCB生产技术和发展趋势1推动PCB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主要动力集成电路(IC)等元件的集成度急速发展,迫使PCB向高密度化发展。从目前来看,PCB高密度化还跟不上IC集成度的发展。如表1所示表1。年IC的线宽PCB的线宽比例1979导线3μm300μm1∶1002000∽0、18μm100∽30μm1∶56o∽1∶1702010∽0、05μm∽10μm(HDI/BUM?)1∶200注:导通孔尺寸也随着导线精细化而减小,一般为导线宽度尺寸的3∽5倍组装技术进步也推动着PCB走向高密度化方向表2组装技术通孔插装技术(THT)表面安装技术(SMT)芯片级封装(CSP)系统封装代表器件DIPQFP→BGAμBGA元件集成代表器件I/o数16∽6432∽304121∽1600>1000?信号传输高频化和高速数字化,迫使PCB走上微小孔与埋/盲孔化,导线精细化,介质层均匀薄型化等,即高密度化发展和集成元件PCB发展。特性阻抗空控制RFIEMI世界主导经济—知识经济(信产业等)的迅速发展,决定做着PCB工业在21世纪中的发展读地位和慎重生产力。世界主导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经济农业——→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美国是知识经济走在最前面的国家。所以在2000年占全球PCB市场销售量的45%,左右着PCB工业的发展与市场。随着其他国家的掘起,特别是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发展(中国科技产值比率占30∽40%,美国为70∽80%)美国的“超级”地位会削弱下去。(3)中国将成为世界PCB产业的中心,2∽3年后,中国大陆的PCB产值由第2页共14页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4页现在的11%上升20%以上。2PCB生产技术的主要进步与发展趋势。自PCB诞生以来(1903年算起100年整),以组装技术进步和发展可把PCB工业已走上了三个阶段。而PCB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一直围绕着“孔”、“线”、“层”、和“面”等而发展着。2.1PCB产品经过了三个发展和进阶段2.1.1导通孔插装技术(THT)用PCB产品(1)主要特点:通孔起着电气互连和政治字支撑元件的作用通孔尺寸受到限制,应≥Φ0.8mm。原因—元件的引脚刚性要求●自动插装要求以多角形截面为主,提高刚性降低尺寸.(2)高密度化:通孔尺寸受到元件引脚尺寸限制,不能好象怀想风向换很小。导线的L/S细小化,最小达到0.1mm,大多在0.2∽0.3mm。增加层数,最多达到64层。但孔化,特别是电镀的困难。2.1.2表面安装技术(SMT)用PCB产品主要特点:通孔仅起电气互连作用,即孔径可尽量小(保证电性能下);PCB产品共面性能要求,即PCB板面翘曲度要小,焊盘表面共面性要好。高密度化(主要):①导通孔经尺寸迅速走向微小化。由φ0.8→φ0.5→φ0.3→φ0.2→φ0.15→φ0.10(mm)→加工方法由数控钻孔→激光钻孔。②埋/盲孔的出现不需要连接的层,不通过导通孔不设隔离盘提高布线自由度。∟缩短导线或孔深┛提高密度至少1/3。改善电器性能。盘内孔结构的诞生。由“狗骨”结构→盘内连接,节省连线,同样达到②之目的板面平整度:PCB整体板面共面性程度,或翘曲度和板面上焊盘的共面性。PCB翘曲度高了,由1%→0.7%→0.5%……元器件贴装要求。焊(连接)盘共面性。高密度化,焊盘上平面性的重要性越高。由HAL(或HASL)→OSP,化学Ni/Au,Ag,Sn等。2.1.3芯片级封装(CSP)用PCB产品主要特点:HDI/BOM板→集成元件的HDI板高密度化:孔,线,层,盘等全面走向高密度化第3页共14页第2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4页①导通孔走向≤Φ150um。②导线的L/S≤80um。介质层厚度≤80um。焊直径盘≤Φ300um。(3)板面平整度:板面不平整度(指高密度基板,如≤150×150mm2的尺寸)以μm计。30μm→20μm→10μm→5μm。⒉2导通孔急速走向微小化和结构复杂化η(1)导通孔的作用电器互连和支撑元器件两个作用→仅电器互连作用。(2)导通孔尺寸微小化φ0.8→φ0.5→φ0.3→φ0.2→φ0.1→φ0.05→φ0.03(mm)←—机械(数控)钻孔—→|←—激光成孔—→导通孔结构复杂化。全通孔→埋/盲孔/通孔→盘内孔,埋/盲孔→HDI/BUM→导通孔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