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选人用人思考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小康大业,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党政人才队伍。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的组织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选人用人工作,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实现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最佳效益。一、用人导向要服务科学发展观“用一善人,足以导千万人从善”,导向问题至关重要。要树立为科学发展选配干部,凭发展业绩使用干部,靠民主方法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注重选用发展事业急需、发展业绩显著、发展能力突出的人,体现用人导向服务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一要为发展配干部。就是要解决好为什么选用干部的问题。组织工作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要求组织部门只能根据党的事业的需要而不是其他什么目的选拔干部。组工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配班子、选干部、育人才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因事择人、因岗选人,党的事业和发展任务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选拔什么样的干部,需要多少干部,就培养选拔多少干部;要摒弃因人设事、为人找岗,防止打着改善班子结构、加强实践锻炼等幌子而选用能力不济、岗位不需的干部。二要凭实绩用干部。就是要解决好凭什么标准和依据选用干部的问题。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业绩定优劣,看公论定去留”的评价标准和用人导向,使那些在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推动本职工作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业绩的干部及时得到提拔重用,使那些不思进取、业绩平平的干部受到冷落。通过发挥政治激励和精神鼓励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去,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三要靠民主选干部。就是要解决好以什么方式选用干部的问题。考核依据是否准确,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用人导向是否科学,广大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注重公论,变组织认可为党群公认;要科学决策,变“一家第1页共4页之言”为“一人一票”;要公平竞争,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要公开透明,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通过走民主路线、群众路线,进一步落实和保障广大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增强识人察人的准确性。二、评价体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标准就是指针,党组织考核评价人才的标准就是广大党员干部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要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考核内容要增强系统性。要突出全面性,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到“四个文明”全面进步上来,从注重群众收入增加转到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改善上来,从注重干部政治素质转到注重实绩和德、能、勤、绩、廉全面重视上来;要把握协调性,从注重短期发展转到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从注重城市发展转到城乡统筹发展上来,从注重工业发展转到三大产业和谐发展上来;要体现科学性,根据干部所在地区、层次,所属行业、类别、岗位,工作基础、发展环境的差异,对考核评价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和侧重点。二是考核指标要注重操作性。要科学分解考核内容,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尽可能细化、量化考核项目,实现干部考核指标具体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具有任务指标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计生工作和没有具体指标要求但比较重要的阶段性、全局性中心工作实行百分制分值量化。对难以量化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采取服务对象和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将笼统变得确切,将抽象变为具体。三是考核方式要突出实效性。要坚持个人与集体、历史与现实、显绩与潜绩相结合的观点看待政绩,坚持定量测评与定性分析、静态考核与动态分析、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组织评价与专家评审、组织认可与群众公认相结合的办法考察政绩,提高干部考察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选拔机制要符合科学发展观一项战略需要有效的战术去实施,一个目标需要管用的措第2页共4页施去实现。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