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XX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市委政策研究室(2009年9月16日)XX市辖9县3区,137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1729个行政村,全市常住人口376万,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县域人口23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县域土地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0.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连续五年召XX县区域发展现场研讨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县域经济作为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决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一、基本情况(一)发展成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8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为30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3.3%。县均生产总值为34.37亿元,较2007年增加6.27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XX县区、XX县区、XX县区3县gdp超过全省县域(42.25亿元)平均水平。县域人均生产总值13013元,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8.5%。gdp总量最大的XX县区为73.30亿元,在全省83个县(市)排第10位,并连续两年跨入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人均gdp最高的是XX县区32728元,在全省县域中排第13位。处于贫困山区的XX县区、麟游两县,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在全省县域排名测评中综合进位都在10位以上,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2008年,县域工业总产值达到409亿元,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XX县区、XX县区、XX县区3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分别为73.0%、53.8%和50.6%,其中XX县区占比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56.4%)16.6第1页共10页个百分点。全市创办县域工业园区30个,入园工业企业149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5户,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户。县域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增长点。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县域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县均城镇化率达到35.7%,保持年均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有2个县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最快的XX县区为48.4%,在全省排在第7位。财政收入明显增长。2008年,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6.9%。县均财政总收入2.31亿元,XX县区财政总收入达到6.54亿元,居首位;有3个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最高的是XX县区为55.6%。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8年县域合同引资339.47亿元,到位资金112.78亿元。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4亿元,是2002年的5.32倍。县域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08年,我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3395元,比上年增长24.8%,增幅高于全国(15%)、全省(18.6%)、全市(21.2%)平均水平。XX县区和XX县区突破4000元,分别达到4311元和4202元。XX市9县在全省(83个县)的排名情况县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全省位次市内位次较07年进退位较04年进退位XX县区第2页共10页1822201010108XX县区1716161212205XX县区38393725285-310XX县区31303020264第3页共10页-65XX县区51505155456106XX县区5742495250727XX县区72726975648118XX县区363131第4页共10页13133023XX县区655982797891-13注:2004年-2006年监测范围为全省83个县(市)及农业成分较大的10个XX县区;2007-2008年监测范围为全省83个县(市)(二)保障措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我市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把加快县域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明确县域工业发展重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采取贷款贴息或无偿补助的方式,扶持县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安排3000万元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的园区建设基金,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贷款贴息。支持“两区多园”加快发展。——鼓励全民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创业企业注册门槛。对外出务工回乡创办企业、安置农民工达100人以上的,除享受个体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