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人员的基本功以及思考|质量管理八大原则1质量专业的基本功作为一个质量专业人员,工作的领域很广泛,工厂、供应商、评测、研发等各个环节,在这些管理中,有很多通用的地方是可以总结的:(1)多少要懂得一些抽样理论和可靠性理论,如gb-2828/2829,进行可靠性地抽样和试验的设计。(2)要有法律观念,尤其是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国家的法律,要了解,要懂得如何在工作的设计中规避法律的风险和处理客户投诉中的法律问题。(3)要了解同自己行业相关的国家管理部门,要知道到哪里去烧香。(4)要有体系的观念。质量是体系工作,要懂得系统的思考体系问题,对于iso9000:2000还是要研究和掌握,同时还有质量管理的方法。(5)对于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制造行业对cp和cpk的概念要清楚,要会运用,对于研发领域要懂得可靠性的理论和实验设计等。以上的五点是我认为作为质量管理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从上面五点来看,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但是要扎实地掌握还是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的。要做到在某一方面有很强的实力,所谓一招鲜,绝活。作为质量人员如果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对整体提高管理能力会很有帮助:(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综合管理,质量人员的工作往往是参与一部分评测和评审工作,通过对评审工作的参与可以培养对问题的判断的敏感性。(2)客户服务。从事客户服务工作对提升质量管理的理解很有帮助,尤其是对问题的判断,在对库户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处理好界面问题,如何反馈并解决问题,既有技术层面的事情,也有流程方面的工作。通过对客户问题的处理第1页共3页能够培养对问题判断的敏感性和直觉。2作为管理人员的基本功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是可塑性很强的,尤其对于环境和局面的把握能力。很多高级的管理者并不是专家,但是他们可以掌握一批专家为他们服务。这就是管理者的能力。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作为管理者也需要一些基本功:(1)要有效地判定自己部门的价值和主要工作。(2)有效地组织部门以实现部门的价值,对部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职责的构建,建立绩效管理体系。(3)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协调资源,达成工作目标。(4)有效地建立部门的沟通渠道,保证部门内外沟通的顺畅。管理者在某种意义上是资源的协调者,是部门管理体系的设计和监督者。从这单个身份上要注意管理方法的采用,如体系流程的树立,解决主要矛盾(这是我作为质量管理人员的长项,也是质量工作者最主要的职责所在);注意员工的激励;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目标。这些都是狭义的,内部的管理。随着管理职位的提升,能力和技巧要随着提升。作为高阶的管理者,在某种意义上是领导者。在内部的管理上要使用的不是管理手法,而是管理智慧,包括人格魅力的更多的感情方面的因素进行管理,理性的工作往往要从感性上入手;在另一个方面,在管理者责任内,要实现目标往往不是通过权利和直接管理,而是通过影响力,或者通过造势来营造一种局面以达成管理目的,这要求更高的获得资源的技巧和对人的判断的技巧。什么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反应迅速,具有决断力等我认为都不是关键的。关键是要有很好的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以达成自己的构思。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领域中包括:宽容、大度、幽默等个性的东西,也包括更多的修养水平。能听得进去,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就不说,不必假装反应迅速,进退得法、从容镇定是最重要的。在我的观点中,坚持信念,能够保持全力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第2页共3页有很好的收获。3作为质量管理人员的基本功在管理的工作中,一定要沟通,同不同的专业人士沟通,根据管理全局的主要矛盾进行工作的开展,在沟通中充分发挥专业的意见,在实现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有时候为了最终目标的达成要巧妙地利用局面变化中的机会。作为高阶的管理者,要不断地积累行业的知识、行业专家的意见,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质量经理经常面对的是部门内部的各种工作,诸如岗位设计、目标设定和授权都是常用的管理手法;但是高阶的经理,往往管理重点体现在如何规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