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8页3.4旅游规划3.4.1重估巢湖3.4.1.1规划范围界定本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1)规划核心层以巢湖780平方公里水域为核心,包括合肥滨湖新区、巢湖市区、庐江县城以及大圩乡、长临河镇、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中焊镇、柘皋镇、银屏镇、槐林镇、散兵镇、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三河镇、严店乡等环湖周边乡镇,面积26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主体区域(以下统称“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2)规划联动层以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统筹考虑巢湖流域及周边旅游资源状况,范围涵盖合肥市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肥西县、长丰县以及周边的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等县市,面积12500平方公里,是环巢湖旅游发展的联动区域(以下统称“泛巢湖”)。3.4.1.2发展背景解读(1)融入“长三角”——融入、对接、转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具体说来,安徽要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旅游休闲五大基地。凭借区位优势和自身发展,2010年合肥被正式吸收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跻身“长三角俱乐部”,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分享中国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为承接旅游业发展,建设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创造了条件。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将为合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平台和巨大的客源市场。在此环境下,合肥应积极发挥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宣传营销水平,重点培育生态休闲、人文体验、红色旅游等新产品,率先在旅游第2页共6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8页产业层面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结论】新平台,要求合肥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大格局,与沪、宁、杭等旅游名城等高对接,实现合肥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2)缔造“大合肥”——整合、优化、提升2011年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销地级巢湖市;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庐江县划归为合肥市管辖。行政区划的调整,丰富了合肥旅游资源的内涵,改变了合肥旅游发展的空间。大合肥旅游体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1)发展重心:从“滨湖”到“环湖”2)旅游形象:从“创新之都,滨湖新城”到“创新之都,东方湖城”3)空间格局:从“双核、两带、四翼”到“凤凰展翅(一心制动、一体主导、九脉延展、两翼齐飞)”【结论】新空间,要求合肥重新梳理区域旅游发展新体系,实现市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发展能级的提升。(3)共筑“环巢湖”——联动、合作、共赢合肥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合肥市委、市政府对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高度重视。2011年9月举行的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利用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按照“城湖共生、重点开发、以点串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开发以健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环湖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把合肥打造成为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四大突破。即:一是深化改革,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二是综合协调,在推进产业融合上实现突破,切实加强旅游与文化、会展、科技、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三是整合资源,在区域旅游合作上实现突破,跳出合肥抓旅游,坚持合作共赢,整合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协作;四是创意创新,在旅游重大项目招商建设上实现突破,依托资源和第3页共6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8页创意创新相结合,做好“无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