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1页沧州市主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沧州市将构筑“一城、五区、三组团”的总体城市发展格局,“一城”即明确大沧州市概念,“五区”即指新华区、运河区、渤海新区(含海兴县)以及沧县、青县同城化管理,“三组团”包括主城区组团、黄骅新城组团和青县县城组团三个组团,总面积597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组团包括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沧县,规划面积1736.3平方公里。为切实加快主城区组团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依据《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主城区组团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沧州市主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冀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在促进环渤海环京津区域开发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得到提升。但是,沧州总体上仍属沿海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城市要素聚集能力削弱、城市产业集聚不够、工业实力不强,中心城区人口、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渤海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及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城区石化及轻工等支柱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区域中心发展地位受到严峻挑战,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层次,要素流动缺乏明晰的导向机制,产业低水平重构,地区间竞争大于合作。本规划围绕大沧州战略,以主城区组团为重点,统筹规划主城区发展,拉开城市建设框架,优化经济开发格局,对于提升全市发展地位,推动东中西协调发展,促进冀中南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2010年为规划基期,2011-2015年为规划近期,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一、经济规模第2页共41页第1页共4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1页2010年,主城区组团人口114万人,经济总量达到43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5.6%和19.7%;人均GDP达到37978元,进入中等发展地区行列;一般预算收入34.7亿元(其中,市本级20亿元),占全市的38.1%。二、产业基础2010年,主城区组团三次产业结构为5.6:43.4:51,服务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比2005年降低了9.5个百分点。以沧州市经济开发区(省级)、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沧东开发区(省级)等重点产业园区和一批特色乡镇工业区为依托,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管道装备、食品轻工等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沧州大化”、“东塑”、“沧运”等品牌名闻国内外。随着沧州新城区的加快建设,城市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会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三、城市建设随着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深入开展和沧州新城区的加快建设,主城区建成区规模达到46.48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了9.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5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10万人,进入大城市行列。沧州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狮城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投入使用,新建五星级酒店2家,28平方公里的沧州新城已现雏形,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了184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平方米,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四、交通条件新亚欧大陆桥头堡——10万吨级黄骅综合大港正式通航,使沧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沿海临港城市。“九纵六横”的三个区域性大通道从沧州交叉穿过,由津汕高速公路、沿海高速、205国道、海防公路组成沿海通道和由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京沪高速、104国道组成的京沪通道,将沧州与京津、山东及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其他地区密切联系起来;由朔黄铁路、石黄高速、307国道及建设中的邯第3页共41页第2页共4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