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缩小城乡差距的长寿实践模式如何“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还是要看如何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可以说,如何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中心任务。一、长寿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十一五”以来,长寿区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十五”末和“十一五”末均高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图1)但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图2)“十一五”期间,长寿区城乡人均收入比常年维持在2.8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预测》),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缩小城乡差距的发展之路。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图1“十五”末和“十一五”末长寿与重庆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图2“十五”以来长寿区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比较图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3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10元,与2009年比分别增长11.5%,17.9%,除2009年金融危机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城镇居民,(表1)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呈四大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步提升。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仍然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三是财产性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四是转移性收入基本趋于平稳。(表2)单位:%长寿与重庆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336928093255641052775919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全区全市全国元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五"以来长寿区城乡人均纯收入差距比较930810042120561341514927166363369348041584901543764102.762.892.902.742.752.6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元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城乡收入比城市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比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20062007200820092010城镇居民收入增幅7.917.114.111.311.5农村居民收入增幅6.519.517.910.917.9表1:长寿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对比单位:元、%“十一五”末“十五”末“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变化纯收入6410.253034.7416.13工资性收入2978.861335.7617.402.45家庭经营纯收入2565.741381.8113.18-5.51财产性收入308.8355.9440.742.97转移性收入556.82261.2416.340.08表2:“十五”末及“十一五”末长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构成二、制约长寿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工资性收入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街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速。2010年,长寿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4:54.6:36,一产所占比例进一步降低。但由于经济总量较小,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低,对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微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例虽然开始下降,但仍然占较大比例,而作为收入渠第4页共8页第3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8页道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仅增长2.5个百分点,不到纯收入的50%,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明显偏低。(二)劳动密集型企业欠缺,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差作为老牌工业强区,长寿在精细化工和重化工领域发展迅猛。除了园区所在地的晏家街道,在其余街镇长寿农业产业化仍处于较低层次,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仍处于初级阶段。2010年,长寿区工业总产值为504亿元,农业总产值仅为35.6亿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产仅占21.5亿元,占总额的9.4%,而第二产业却达到124.9亿元,占到总额的54.6%。加之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还面临着融资渠道窄、经营范围小、科技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带动农户走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困难重重。(三)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