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基础达标]1.图片中所反映的两次抗英斗争,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2.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南京保卫战3.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中棠D.张之洞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5.直接导致图片阴谋未能得逞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6.“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该材料反映出的历史本质问题是()A.义和团男女平等B.反对西方的政治制度C.反对洋人的生活方式D.排斥外洋一切事物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8.义和团运动兴起前期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期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分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A.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D.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题号12345678答案[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掀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材料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请回答:(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材料一中义和团“掀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的主张和活动?(2)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清政府“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措施?(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内在联系?【答案解析】1.B2.C3.C4.C5.C6.D7.C8.C9.(1)表现了义和团坚决反帝的精神,但义和团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认为一切西洋的东西全是该灭的,带有盲目排外性。(2)“因而用之”是因为当时义和团声势浩大,进入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徐图挽救”是事先控制和利用义和团,然后等待时机予以剿灭。由此可见,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用西方列强的力量剿灭义和团,从而达到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3)三则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