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四川教考联盟三模)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A.皇帝励精图治B.皇权相对孱弱C.士族品行高洁D.选官制度先进解析:选B。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是统一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而东晋、南朝总体特征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皇室为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皇权相对孱弱,作为其附属的母后等自然难有机会专权,故选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母后、外戚、宦官、宗室无法专权是门阀士族强大的结果,而不是由于皇帝励精图治或士族品行高洁,更与选官制度无关,故排除A、C、D三项。2.(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选A“。据材料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可知,世家大族等地方豪强掌控朝政并对国家政治构成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仅是东晋门阀政治,不能推出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依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才开始以考试为标准,而非在魏晋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门阀左右国家政治,而不是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故D项错误。3.(2019·德阳一模)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类似情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解析:选D“。由题干中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可知,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遭到士人的质疑,文化方面即儒学正统观念加强,故选D项;北方民族融合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是一个浅层表象而已,与采用东晋年号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认同国家统一的思想,排除C项。4.(2019·山西百日冲刺考试)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A.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解析:选C。C“项表述与题目中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相符,故选C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不利于决策民主化,排除A“项;加强了吏治的”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官员数量的增加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5.(2019·永州一模)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选D“‘。据材料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可知,此规定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地方监察官的是懒政、无作为,并非官员滥用职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监督,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针对地方监察官懒政采用考核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