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公牛犊的直线育肥技术的饲养管理-养牛技术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奶公牛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奶公牛犊直线育肥技术是利用奶公牛犊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养殖成本低等优势。奶公牛犊在断奶后不需要吊架,直接进入育肥阶段。该项技术可提高犊牛的附加值,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有效的解决肉牛养殖牛源不足的问题,可取得良好的养殖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奶公牛犊的直线育肥技术的饲养管理。1、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奶牛繁殖生产的母犊牛用于培育产奶、一部分公犊牛用于培育种公牛外,其他公犊牛则用于育肥。犊牛阶段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这一阶段,按照月龄和断奶情况可以分为哺乳犊牛(一般为0-3月龄),断奶后犊牛(一般为3-6月龄)。对其进行饲养管理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科学的饲养管理。初生犊牛的护理。做好初生犊牛的接产工作,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宽敞干燥、阳光充足、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在接产前要做好消毒工作,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的将其口鼻中的黏液清除,然后人为的诱导其呼吸。用干净的毛巾将犊牛身上的黏液擦净。实施断脐,先将脐带内的污物挤出,然后在距离肚脐5cm处打脐带结或者用夹子夹住切脐,用7%的碘酒进行消毒。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的吃上初乳,以使其获得被动免疫,增强免疫力。一般犊牛在出生后th内就要保证其吃上初乳,可以让其自行吃奶,规模化养殖场多采取人工饲喂的方式,饲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0%,可用胃管灌服,初乳的温度要控制在38℃,在12h后按照此量再饲喂1次。为使犊牛获得充足的营养,还可适当的补充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犊牛在出生后要进行打耳号、去角、登录谱系的操作,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去角一般在2周内进行,可采用苛性钠或者电烙铁的方法进行,在去角处理时如果遇到蚊蝇较多的季节应在伤口处涂上药膏防蚊蝇。犊牛早期补饲。犊牛在1周龄时即可训练其采食饲料的能力,可促进犊牛胃肠功能的发育,为犊牛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还可让其及早的适应除牛奶以外的饲料,对断奶有利。在1周龄时可以在犊牛栏的草架上添加优质的干草,让其自由采食,在10-15日龄时训练犊牛采食精饲料,在开始时将粗饲料调制成粥样,可加入适量的牛奶诱食,或者将精饲料直接的涂抹在犊牛的口鼻处,让其逐渐的适应。犊牛在20日龄时可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在60日龄时开始饲喂青贮饲料,在饲喂青贮料时要逐渐的增加,最初每天饲喂100-150g,随着犊牛的生长不断的增加饲喂量,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在哺乳期结束后犊牛的体重达到155-170kg。犊牛在哺乳期要与母牛分栏饲养,饲养管理时要定点、定量、定质,同时还要保持犊牛适量的运动量,可将犊牛赶到运动场内运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健康。另外,还要保证犊牛的休息时间。犊牛约在3月龄时,当精料的采食量达到1-1.5kg时即可以实施断奶。断奶要逐渐的进行,以减轻断奶应激。犊牛在断奶后要按品种、月龄、体重来进行合理分群,将年龄、体重相近的犊牛分为一群,可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争食打斗的现象发生,便于管理。2、育肥阶段的饲养管理育肥前的准备工作。犊牛在断奶后即可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用于育肥犊牛的圈舍一般要求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换气良好、采光良好、冬暖夏凉。犊牛在转入育肥舍前要将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对于圈舍内地面以及墙壁要使用10%-20%生石灰进行喷洒消毒,料槽及水槽则使作用5%氯毒杀消毒,以后在消毒时则要交替的使用消毒药剂,以免产生耐药性。夏季育肥要做好防暑工作,可在舍外搭建遮阳棚,在舍内安装降温装置,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冬季则要做好保温工作,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犊牛转入育肥舍后要先让其休息,然后再进行一次全群驱虫健胃的工作。在驱虫健胃后,饲喂一些易于消化的饲料,让其适应新的环境以及饲养方式,然后再进入正式的育肥阶段,在育肥过程中要观察好牛群的采食、饮水、反刍以及排泄情况。犊牛的育肥要按育肥期和催肥期来进行分阶段育肥。一般育肥期为150天,主要是为了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根据不同的月龄提供适宜的营养。催肥期一般为100-130天,这一阶段主要是脂肪的沉积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