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7页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一、总体规划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于1991年编制,经过10多年的实施后,2003年又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规划》主要内容检索如下:第一章汉中市区域概况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隅,东与安康市毗连,西与甘肃省相邻,南隔巴山与四川省相望,北倚秦岭与宝鸡市相接。地理坐标为北纬32o08‘54“—33o53’36”,东经105o30‘50“—108o16’45”。面积为27246平方千米。汉中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群峰林立的秦岭山脉,南部是属于巴山西段的米仓山,中间是由汉水冲积而成的汉中盆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三大自然景观区。汉中地处我国中部,属从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其分界线大致在秦岭南坡海拔800米一线。二、历史人文特征汉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3000多年来遗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以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其中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据考古发现,早在150万年前,汉中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汉中作为连接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这两大经济中心的纽带,既有诸多的栈道作为两地的便捷通道,又有秦岭、巴山两大天然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第2页共37页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7页三、社会经济条件汉中市下辖11个区、县。截止2003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万人,农业人口300万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此外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汉中处于川陕交通联系的枢纽地带,是陕西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巴蜀的咽喉,自周朝起在各不同历史时期开通了陈仓、褒斜、傥骆、子午、荔枝、金牛和米仓等著名古栈道,汉中因而成为闻名遐尔的“古栈道之乡”。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3.44亿元,人均GDP4392元。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占22.5%;第二产业56.6亿元,占34.6%;第三产业70.1亿元,占42.9%。汉中市工业以飞机制造、机械汽车、医药化工、建材建筑等为主导产业。汉中市绿色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S(优势)1、独特的区位特征,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西安、成都、重庆、广元、巴中等主要客源地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发展过境旅游,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热线;同时从城区向周边的旅游地形成辐射,使汉中市成为重要的旅游枢纽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之一。2、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汉中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冲击国际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汉中在挖掘、展现三国文化、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3、汉中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纯朴好客的民风在发展旅游中具有特殊的市场吸引力,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优越人文社会环境。4、汉中市的旅游业从总体上看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第3页共37页第2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7页在统一规划布局的前提下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发旅游产品和塑造旅游形象,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后来者居上的目的。二、W(劣势)1、旅游业发展速度慢,旅游业的启动主要表现在入境旅游。在旅游业增长的主体由入境旅游向国内旅游的转化过程,汉中旅游发展明显落后。2、旅游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比较低。3、旅游开发层次低,主导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精品不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交通不畅;旅游开发市场意识淡薄,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高素质旅游人才缺乏。4、总量偏小,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都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和就业压力较大。5、中心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对游客缺乏吸引力。6、旅游生产要素不配套,旅游规范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得到全面提升。三、O(机遇)1、世界性旅游业的大发展2、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借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