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矿井概况威信县水洞坪煤矿为平硐开拓,开采C5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t/a,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3万t/a。现有职工85人,其中,技术管理2人,安全管理12人。年工作日330天,“三八”作业制,每班井下作业人数18~22人。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一、地理位置:威信县水洞坪煤矿位于威信县城西北3170方位,平直距离10km,地处威信县三桃乡菜坝村。矿区地理座标:东经104058´26"~104059´23"北纬27054´40"~27054´50"二、交通状况:水洞坪煤矿处于国道边,向西北至四川珙县洛亥镇20km,至珙县火车站70km,向东南至威信县城30余公里,至威信县三桃乡集镇10km,交通方便。三、矿区范围:1、矿区范围及边界:该矿开采新庄向斜北翼中段之C5煤层。开采范围经云南国土资源厅2004年10月28日批准,由6个拐点连线圈定的范围(见附件)。12、矿区面积:0.2904km2,开采深度:1080米~720米标高。第二节矿区地理概况一、自然地理:矿区属高原中山低谷地形,处于缓斜坡中部。矿区西北部由茅口组灰岩组成峰岭,地势陡峭,卡斯特地貌发育。南面由飞仙关组沙泥岩组成山脊,区内最高标高为1320m,最低处为矿区西面的菜坝小河,标高720m,相对高差600m。矿区属温和潮湿型气候。秋夏天气晴朗,冬春雨雾绵绵。年均气温13.20C。最冷为一月,最低气温-2.60C;最热为七月,最高气温34.30C。年均气压883.1mb,年均降雨量1153.15㎜,5~10月为雨季,占年降雨的78.3%。二、矿井地质概况:(一)、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三迭系、二迭系、简述于后。1、第四系(Q):分布于以青山为代表的南山麓坡脚,厚0~15m,由黄绿色、暗紫色、紫灰色坡积物、残积物及耕植土、亚粘土构成,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2、三迭系(T):(1)、飞仙关组(T1f):区内仅出露第一段,厚度大于2120m,为暗紫、红、紫灰色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沙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卡以头组(T1K):厚52m,上部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顶部有一层1.6m厚的灰白色结晶灰岩,下部为绿黄色厚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中上有一层厚数米的鲕粒状灰岩,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3、长兴组(P2C):厚38m,自C1煤层顶板至C4煤层,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岩屑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粘上岩、炭质泥岩和薄煤层4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4、龙潭组(P2L):厚97m,下部为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泥岩,中部为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灰白色泥岩,上部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煤层(线)4层,是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与下地层假整合接触。5、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厚18~20m,为青灰色、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6、茅口组(P1m):厚度大于200m。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条带。区内成壁式顺层坡。(二)、构造:水洞坪煤矿位于新庄向斜北翼中段,区内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3400~100,倾向1600~1900。倾角580~720。属急倾斜构造,区内未风较大的断裂,构造类型简单。(三)、矿井水文地质特征:3矿区植被覆盖少,多为坡地。煤层上覆之含水层出露面积狭窄,受地形限制,大气降水易形成坡流,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为裂隙弱含水层及泥岩相对隔水层,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现矿井标高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因此,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三、煤层及煤质:(一)、煤层:该矿开采C5煤层,赋存于龙潭组顶部厚2~3m,结构简单。煤岩类型为半暗至半亮型,煤岩组分以半亮型为主,含少量丝炭包裹体。(二)、煤的工业指标:水份:0.19%灰份:18.61%挥发份:10.89%全硫:1.68%磷:0.007%发热量:28.43MJ/㎏为中灰、中硫、中高热值无烟煤大类,适合作工业动力和民用燃料。四、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一)、煤层顶、底工程地质条件:C5煤层局部有一层厚数厘米的灰黑色炭质泥岩,随采随冒。直接顶为薄层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基本顶为深灰色泥质灰岩,坚硬,较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底板为灰白色泥岩,厚5~6m,有膨胀性,工程地质条件差。(二)、环境地质:区内植被覆盖少,多为坡地。本区地温正常,污染源主要4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经沉淀、净化处理后排入河流。建议加强资源管理,杜绝私挖乱采。按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