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比例尺》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熟悉比例尺;能按照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2.进程与方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画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2)能按照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份老师家的平面图,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窗们,若是要给咱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应该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师:知道咱们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吗?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咱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讲说是怎么画的?生1:我画的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生2:我画的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师:一样画的都是咱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同意谁的画法(故意)?为何?生:我以为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3:2。师:(故意)我没听明白,谁能把这句话再解释一下?生1:第一个同窗画的平面图长与宽的比是9:6,化简后是3:2,第二个同窗画的平面图长与宽的比也是3:2,咱们教室实际的长与宽的比是3:2,所以都行。生2:我感觉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他人一看会知道咱们教室的可能形状,但咱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9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3厘米、宽2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他人也知道咱们教室有多大吗?(生动脑想、动手写)学生汇报:生1:我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生2:我在图上标出“长9米、宽6米。”生3:我标上“1厘米=1米”。生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以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师:看来同窗们很爱动脑筋,碰到问题会想办法。此刻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看看上面有无类似的标注?生1:我的地图上写着1:600000生2:我的地图上写着1:230000生3:我的地图上写着1:15000000生4:我的和他们不一样,写的是:十三万分之一生5:我的也不一样,是这样的:二、熟悉比例尺师:想不想知道老师家是怎么样的?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教师家的几张照片及平面图。)师: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600000厘米。师:比例尺1:230000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30000厘米的距离。……师:同窗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生1:比例尺就是一种可以把实际距离放大或缩小的计量单位。生2:我以为比例尺就是图上长度比上现实中长度。生3:图上画的长度与现实距离的比。生4:图上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师:(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此刻请大家量一量平面图中老师家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算一算老师家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算法学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5厘米,实际长=5厘米×100=500厘米=5米学生2: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宽=4厘米×100=400厘米=4米学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一、算出老师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3、老师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我用10厘米表示自己卧室长。(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2)老师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四、总结深化、活化知识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五、研究性作业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并计算一下每一个房间的面积。《比例尺》教学反思《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份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