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4页朝鲜后期农书中的水稻品种分析[摘要]:水稻的品种在朝鲜后期根据播种期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根据其栽培法和栽培地点又可以分为水稻、旱稻和干田稻。干田稻是一个源于中稻的混合的新品种。原始的水稻品种在多样性和数量方面快速地出现出了分化和差异。事实上,在朝鲜后期我们发现了更加大的差异与播种季节有关。新的秧苗移栽技术在朝鲜后期迅速地传播开来。为了控制风险,水稻品种具有抗旱、涝、倒伏和发芽早的特征。然而,当旱灾较严重时,用干田稻替代就是不可避免了。通过从中国引进一种早熟稻,解决了替代品种的弱点。朝鲜后期的水稻品种是一种非常适合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的,特别是降雨特点和习惯性干旱。但是现在真正的朝鲜水稻品种不复存在,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抛弃了它们,朝鲜的本地品种被认为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实际上,本地水稻品种是最适合于朝鲜自然条件的。如果发展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朝鲜后期的水稻品种对于农业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在那种意义上,尽管时代不同,但是朝鲜后期的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和从事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词:朝鲜;农书、水稻品种;分析一、序论朝鲜后期农业经济以农业为中心开展起来,水稻种植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根据1919年土地调查工作结果表明,当时水田占据全部农田的34.2%,比1432年的比重(19%)增加了大约2倍。[1]朝鲜后期如此发达的农业生产与水稻生产的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移秧法的普及是朝鲜后期农业生产变化的核心。为了进一步严密地再检讨朝鲜后期水稻技术发达的原因,首先必须对当时栽培的水稻品种进行严密的考察。因为,要研究朝鲜后期水稻技术,首先要了解朝鲜后期水稻农业中主要栽培的水稻品种是哪些,这些水稻品种又怎样被分化,其所具备的特性又是哪些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我们才能客观地把握好围绕朝鲜后期水稻耕作农业的自然的和社会经济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维持朝鲜后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何况,这种探索将有助于我们摆脱所谓的“移秧法普及”的神话,能够更加客观地将朝鲜后期稻作农业的原貌展现出来。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试图首先从数量上把握“朝鲜后期水稻品种分化”的现象,再通过朝鲜后期的主要农书具体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不同的栽培方法及其变迁。尤其是对当时的农学家们主张的新优良品种普及论和输入论进行多方面的重点检讨。关于朝鲜水稻品种的最初的研究早在殖民地时代,由日本农学者初步尝试过。[2]尽管由于现代生物科学知识较为缺乏,这些日本农学者片面地强调了日本水稻品种的优越性,而忽视和贬低了朝鲜水稻品种的优良性,但他们所进行的基第2页共14页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4页础性调查研究不可否认地成为对朝鲜传统水稻品种及其栽培法的几乎唯一的记录。[3]解放以后,有关朝鲜水稻品种的研究广泛展开。但是,另一方面,解放后韩国的农业史研究主要偏重于日本的水稻品种的扩散过程上。[4]作为对日帝殖民政策研究的一个环节,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日帝的优良品种的试验研究和普及政策上。在这个过程中,偶尔会附带地涉及到朝鲜的水稻品种研究。[5]当然,也有部分研究关注朝鲜水稻品种自身问题,[6]但还没有对朝鲜后期农业发展状况做出系统化的研究。1948年,韩国的农学家金熙泰曾经以殖民地时期农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适应朝鲜稻作特点的水稻育种目标。[7]现在看来,他所提出的育种目标有相当大的时代局限。但是,认真回顾朝鲜后期稻作农业中贯彻的育种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大概把握朝鲜后期水稻品种,并分析不同水稻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方式及其栽培期(播种期、移秧期),并最终探究这些水稻品种的分化过程。尤其,笔者想探求朝鲜后期农学家们的新优良品种普及论的背景下,当时水稻农业所追求的育种目标是什么?通过探求这一问题的答案,一方面反驳日本农学者对朝鲜水稻品种的过低评价,同时更重要的是想要通过丰富的水稻品种,再发现朝鲜传统遗传资源来开辟韩国农业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