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1.1、污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第一次土方开挖→布置井点降水→打设钢板桩→沟槽开挖及支护→管道基础施工→铺设管道→污水井施工→磅水(闭水)试验→管道坞膀→沟槽回填1.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施工图,测设管道中心线和污水井中心位置,设立中心桩。管道中心线和井中心位置经监理复核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根据施工管道直径大小,按规定的沟槽宽度测放出边线,开挖前用石灰划线来控制,对于井位置的确定通过在沟槽外两侧设置控制桩来进行控制,并记录两桩至井中心的距离,以备校核。1.3、第一次土方开挖按照测量放出的开挖线,进行第一次开挖,将表面1.5~3.0m厚的土层开挖,上口宽度按照管径的大小和开挖深度来确定,一般为12m左右,按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0-96)确定开挖边坡坡度为1:0.33,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沟槽的深度,挖出的土离槽口尽量远,2m以上,堆土高度宜小于1.5m,或者尽量远离堆放,以减小土压力对沟槽的影响。1.4、井点降水由于污水管的埋深多在5.0m以上,为防止土层液化或管涌,沟槽采用板桩密排支撑,井点降水。井点布置在沟槽两侧(对于槽钢井点布置在外侧(如图),拉森板桩则布置在内侧),60m左右为一流水作业段。井点管埋设前视污水管埋深,保证降低后的地下水位与槽底的最小深度大于0.5m,来确定井点管的长度和井点间距。井点施工程序为:放线定位—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铺设总管—联接管连接井点管与集水总管—与抽气设备连接—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开动离心水泵—观察地下水位变化。为提高井点降水效果将井点管单排双侧布置,间距为0.8~1.0m,井点管入土深度要比设计沟槽底深0.9~1.2m。井点下端滤管长为1~1.5m,滤管上要先包一层细滤网,再包一层粗滤网,并用铁丝绑扎加以保护,滤水管必须埋入含水层内。井管长度H(不包括滤管长度l)应符合下式要求:H≥H1+h1+h2+iL其中:H1为沟槽深度(m);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h1为降低后的地下水位与槽底的最小深度,应大于0.5m;i为地下水计算降落坡度,环状井点为1/10,线状井点为1/3~1/4;L为井管至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水平距离,环状或双排井点为井管至沟槽中心的距离,单排井点为井管至沟槽对侧底的距离(m);h2为井管露出槽顶的高度,一般为0.2~0.3m。井点管安装前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好位置。采用高压水枪冲孔,按照井点管深度来控制冲孔深度,比滤管底深50cm以上冲至要求深度后应停留在原位继续冲水片刻。迅速提起冲水管,立即将井管垂直居中放入孔中。将砂滤料灌入井孔,灌砂量应根据冲孔孔径大小和深度计算确定,实际灌砂量不应小于计算量的95%,孔顶用粘土封填。灌砂时要注意灌砂应达到的位置宜在地下水位以上。当井点管入土完毕后再安装集水总管,安装时应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最后集水总管与井点管、真空泵连接,所有连接管都必须密封防止漏气。为保证井点连续不断地抽水,应配备双电源,以防断电,造成滤管堵塞。一般抽水3~5天后水位斗基本趋于稳定,正常出水规律为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先清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1.5、打设钢板桩在第一次土方开挖的梯形沟槽中施打钢板桩,如果沟槽深度(第一次开挖底面至沟槽底部)大于5m的采用12m长国产拉森钢板桩;其余采用8m长槽钢板桩。打设前,在最后矩形沟槽两边外侧10cm放出打设线。槽钢板桩材料选用[25a槽钢,根据上海地区的特点和施工经验,板桩入土深度(T)沟槽深度(H)比值α(a=T/H),在一般土质条件下,沟槽深度5m以内,a值宜取0.35;5~7m时宜取0.5;7m以上时,沟宜取0.65。板桩排列根据土质和沟槽深度等情况,采用咬口排列。咬口板桩应咬合紧密,板桩挺直,板桩打拔采用1m³履带式挖掘机配备振动沉桩锤进行施工,板桩的垂直度不能大于露出高度的1.5%。打板桩前应查明地下管线或地下构筑物,如有,先将管线外露,采取施工保护措施后再打设,或局部跳空采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