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人音版音乐六上《翁嘿呀》教案教学内容:演唱歌曲《翁嘿呀》教学目标:1、指导同学用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翁嘿呀》,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2、通过演唱歌曲,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教材分析:《翁嘿呀》是吉林延边朝鲜族的一首劳动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衬词“翁嘿呀”而得名。朝鲜族农民在集体劳动中,合着劳动节奏,“一领众和”地歌唱,有利于调节精神,统一意志。歌词随兴而编,领唱者唱正词,众人唱衬词。表现了丰收时节的打谷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喜获劳动果实的情景,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教学重点:唱出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教学难点:继续了解劳动号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播放朝鲜音乐《阿里郎》,设问:知道这首歌曲吗?是哪个民族的?2、生回答,师:今日我们将学习一首朝鲜族民歌《翁嘿呀》。二、新课讲授1、师播放歌曲《翁嘿呀》,设问:歌曲的速度怎样?力度呢?2、生听后回答:歌曲的速度为中速,力度比较强。3、师指导同学复听歌曲,设问:歌曲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4、生讨论并回答:朝鲜族农民在打麦劳动时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听辨,让同学逐步了解歌曲的内容。)5、师带领同学用听唱法直接唱歌词,注意力度应强一些。6、指导同学轻声演唱歌谱,注意反复记号的用法。7、演唱中可鼓舞同学设计演唱形式或参加表演。如:采纳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翁嘿呀》。三、拓展延伸1、师继续讲解“号子”:民间音乐中号子的历史最为古老。原始时代某些费劲的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即是劳动号子的雏形。后来,由于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断细密的分工,号子也随之丰富多样,以至形成诸如江河船夫号子、海上渔民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放簰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等许多不同的类型。尽管今日许多费劲的劳动都机械化了,不需再唱号子,但是有些劳动号子仍将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设计意图:将劳动号子渗透到歌曲教学中,让孩子系统地了解有关“号子”的音乐知识。)2、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2/4XXXX|XXXX:||2/4XO|XO:||(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感受朝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四、老师总结,师生再见附送:2024-2024年人音版音乐六上《魔法师的弟子》教案教学内容:倾听曲《魔法师的弟子》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2.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想象能力.3.能听辩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并能从各音乐要素来分辩各音乐的表现作用。教学重难点:听辩主题音乐并能听听在片段中出现的次数及力度上的变化教学流程: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很久以前,古老的城堡里住着一位魔法师,他有一把奇妙的扫把,只要他一念咒语,小扫把人什么都能干。嘘,魔法师开始施魔法了,我们来听听。倾听魔法师施魔法片段(创设奇妙的情境)魔法师有个小徒弟,每天要干很多的活。在师傅身边久了,他就偷偷的学起师傅的咒语。二.对比变化,感受倾听1、倾听小扫把主题旋律这一天,师傅出门办事了,而我们可怜的小徒弟还得把师傅那大水缸的水倒满。这时候,他灵机一动,他也想像师傅一样用咒语让小扫把替他干活。那他的咒语能不能有效呢?我们来听听(1)倾听大管主题,演唱旋律(2)出示大管图片(3)想象一下吹奏大管的样子用“崩”演唱旋律2.倾听魔法师弟子发咒语命令扫把拎水片段(1)小扫把主题出现几次?用你的手指头来表示你听到的次数(2)再次倾听这音乐出现了3次,有什么不同?(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徒弟的魔法灵了,心情怎么样?3.倾听水溢出片段小魔法师看着小扫帚越干越起劲,自己便舒适的躺在师傅的椅子里不知不觉竟打起盹来。没想到这边,听:(片段)你怎么感受到水溢出来了?什么乐器表现水溢出来了?这时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样?(乐器)出示小提琴图片讨论:水满出来,你怎么办?4、观看砍扫把片段情急之下,我们的小徒弟是怎么做的?5、倾听复活片段(渐强渐快)事情顺利吗?6、倾听大水泛滥片段如何表现大水泛滥?(力度、速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