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创新与调整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9湖南怀化一模)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答案D由材料中“1919年”可知,当时苏俄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因此苏俄兴起了“背口袋”活动。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选D项。2.(2018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答案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最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苏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很大贡献,也对落后地区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在于“必要前提”,过于绝对化。C项忽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地区。D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主旨不符。3.(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从1922年到1926年,在商业流转总额中,苏联私营商业由73%逐渐下降到25%,国营商业由18%逐渐上升到57%,合作社商业由9%逐渐上升到18%。这反映了苏联()A.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B.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D.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答案A私营商业比例下降,公有商业比例上升,说明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得到加强,A项正确;私营商业的存在不能说明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从材料也看不出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意义,与C项无关,排除。4.(2019重庆三诊)苏俄(联)的欧洲部分在1917—1940年间,平均每年建成7~8座新城市,其建立大致都经历四个阶段:建立企业—项目投产—工程竣工—城市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应对西部地区严重的战争威胁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改变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需要D.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答案D材料表明该时期苏俄(联)欧洲部分的新建城市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加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进入斯大林模式时期,所以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城市化被纳入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体系,故选D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益严重的战争威胁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故排除A.B两项;苏俄(联)城市的增多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为了改变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故排除C项。5.(2019福建漳州三模)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化()A.提升了苏联综合国力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借助了有利国际环境D.减少了社会制度对立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苏联利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机会,大力购买机器,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选C项。A.B.D三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6.(2019四川成都三诊)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这表明苏联()A.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B.全面打破了西方的封锁C.赢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D.尝试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答案C“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表明苏联赢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故C正确。苏联并未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A排除;B与材料主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