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1回填土沉陷1、原因分析这是由回填土的土质及施工方法引起的质量问题。比如在填料过程中采用了不合格的土料,填料含水量不认真控制,压实机具不合适,施工规范未严格执行等,完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2、防治措施(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2)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和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腐烂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根据沉降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1)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2)如造成其它构筑物基础脱空破坏,可采用泵压水泥浆填充。(3)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1.1.2管道渗漏水1、原因分析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2、防治措施(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坑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4)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5)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硬物轻敲管壁其响声清脆悦耳。(6)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直接退场。(7)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8)条件允许时可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9)预设排水孔应在管内底处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10)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1.1.3阀井部位变形、下沉1、原因分析构配件质量差。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预制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2、防治措施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与施工规范来进行垫层和基层的施工,如杜绝带水浇筑。严格控制阀井基础的质量,防止因地基问题引发的井体沉降。检查井盖和井座要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且要配套,要严格控制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安装时座浆要饱满,此外要选用外形较美观的井盖,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1.1.4箱涵伸缩缝渗漏水1、原因分析混凝土浇筑不到位、振捣不密实而出现空鼓串孔等现象;伸缩缝未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由于地基处理不到位导致沉降引起的伸缩缝变形。2、防治措施(1)模板安装必须精密,牢固,将止水带位置固定在混凝土墙中间位置,使之不松动、不移动。(2)混凝土浇筑前先将伸缩缝内的杂物、积水及止水带表面附着物清除干净。1.1.5箱涵水平施工缝渗水与接缝不平整1、原因分析水平施工缝凹槽宽度、深度未按要求施工;第2次浇筑混凝土前,凹槽内杂物未清理干净、浮浆未凿除净;第2次浇筑混凝土时接浆未按要求做,或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模板第2次拼装时尺寸未控制好,使模板与墙壁间隙内的杂物难以清除于净,接缝不平整。2、防治措施(1)施工前事先用模板做成设计规定的尺寸,施工时按要求嵌入,待混凝土终凝后取出,这样可控制凹槽的尺寸。(2)第2次浇注混凝土时,一定要先用2cm厚同强度的水泥砂浆接缝,然后按要求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3)为使接缝平整,在箱涵底部混凝土浇注好后,施工缝两侧的接缝模板先不拆,脚手架也不松动,仍按原来定型尺寸不变,这样,在浇注上部混凝土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