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数学引入型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陈汉东(余姚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浙江余姚315420)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通过问题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和方法的思考过程,理解并掌握数学的概念和解题思想方法.可以说,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败.课堂问题的设计按功能来分,主要包括课堂开始时的引入型问题设置,课中的分析型问题设置及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反思型问题设置,本文笔者将结合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联系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中职数学课堂引入型问题设计的一些想法,旨在激发职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课堂问题中职数学课堂引入型问题有效性一、职高数学课堂问题设计弊端现代教育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就只是表面和形式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多数是由提问来完成的,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于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特别在中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1、忽视学情,提问空洞数学的学习,不是把新知识生搬硬套给学生,而是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有效设问,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冲突,进而自然扩充自身的认知结构。但有些老师在课堂设计上只关注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预设的问题也是比较空洞的,这样使得很多学生的思维陷入茫然,从而丧失了听课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2、雾里看花,把握不准问题关键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应是通过老师对教材的挖掘、理解再创设情境,只有把问题问在关键之处,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石击浪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但现实中,很多老师因为缺少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无法找到学生与教材的最佳契合点,从而使本该“冲突”的状态变成了启而不发的状态。3、简单的一问一答式一问一答是提问展开的基本形式,但是提问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提问在于有疑而问,在于真正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回答“是不是”“对不对”,或简单地让学生再现“是什么”“为什么”等显性知识,以至缺少思维量。如果教师多设置这样的问题:“你是从哪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等,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4、满堂问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一味追求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或习惯性的举手,仓促的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平等对话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二、优化引入型问题设计,形成职高高效课堂1、设计激趣型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数学是抽象的,职高学生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思维投入到学习中去,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案例对数计算在讲授对数计算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大呼不可思议,根本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对数计算,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的引入本堂课的学习。2、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