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一、选择题1.[2018·云南月考]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答案C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体现不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项错误。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中国在建国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2018·江苏宿迁模拟]六十多年前,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则材料主要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另起炉灶B.互相尊重主权C“”.求同存异D.互不干涉内政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周恩来的回答可知,要想两国和平共处,就应该尊重其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即实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故D“”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错误;题干主旨不涉及国家主权,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3“‘’.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与题干信息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相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4.[2018·河南周口期末]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B.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功绩,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万隆会议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使会议杂音时起,出现波折和争吵。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确轨道时,周恩来发表极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演讲,并广泛与各国交流意见,使会议朝着正确轨道前行,故D项正确。A项虽然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贡献,但不是材料反映主旨,应排除。B“”项说法错在消除,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与万隆会议无关,应排除。5.[2018·山东枣庄八中期末]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美国总统尼克松认识到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已经是无法阻挡的事实,主要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大势所趋,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A项;题干反映美国对华的冷战政策受挫,排除C项;题干信息无法推断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排除D项。6.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为: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判断,这一会议()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