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1840~1894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两次鸦片战争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1广州对外贸易地位变化2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观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5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安徽合肥一模)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政府允许英商在广州自由经商,据所学可以推知这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其产生是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材料与之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英国扭转了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关税问题,故C项错误;“由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2.(2017·河南濮阳一模)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解析: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破坏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但不是导致战后广州对外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同时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全国对外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上海,严重冲击了广州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大部分劳动者,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3.(2017·河南洛阳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清廷的特殊国情;当清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A.西方挑战清廷统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承认西方国家的平等地位解析:D材料体现了清朝传统与西方近代外交礼仪的冲突,“”见皇帝需要磕头表明,清廷仍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承认西方国家的平等地位,D项正确。4.(2017·云南昆明模拟)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解析:B“”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平均分配社会产品不符合农民阶级私有观念,因而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材料中体现的是分配产品的方案,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配产品的方案,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施,故D项错误。5.晚清载泽说:“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A.民族危机加剧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土地兼并严重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D“”材料提及用兵主要针对太平天国运动,并非西方列强,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土地问题,C项错误;材料通过咸丰以后和道光以前各省财政权力的对比,反映出以户部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在削弱,D项正确。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这反映太平天国()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解析:C本题容易因为对材料理解不到位而错选A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其目的是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外交政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但不是主导,B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