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九)中国历史上的任务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成吉思汗维护统治的需要、丘处机善于利用时机等方面概括;第(2)问要求分析丘处机西行的意义,可以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2.(2015·保定市高三调研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寺丞张蕴古和交州刺史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覆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用法务在宽简”“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中可以概括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就很容易得出唐太宗法制思想的影响。[答案](1)特点:立法力求宽简;法令要力求稳定;对死刑严肃慎重。(2)原因:吸取隋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唐初政治上需要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受“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影响:促进了唐朝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减少冤案;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推动治世局面的形成。3.(2015·湖北省六校高三调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藩事功大于学问……继桐城学派而革新,诗文辞赋领袖三朝(道光、咸丰、同治)……崇儒致用,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清史稿·曾国藩传》材料二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