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1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2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3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4义和团运动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5义和团对清廷的警惕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C“”新约是指《马关条约》,“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指的是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输此巨款指赔款两亿两白银,“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设工厂,方便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结束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是《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是《南京条约》,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C项正确;“”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2.(2018·湖南长沙摸底)“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近代化进程首次转移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C“”材料中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表明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就是近代化进程的首次转移,C项正确。3.(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D“”“”从材料中的清王朝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解析:C“根据材料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体现不出清政府对列强条约的全面回绝,只是体现出了其对待条约的态度,A项错误;清政府遵守条约并不能说明其卖国立场,B项错误;由对条约的不遵守到最终恪守条约,体现出了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5.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解析:D“”材料中只评价义和团事件,没有涉及八国联军,A项错误;抹杀了愚昧性,与材料“”中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不符,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对义和团运动进行评价,没有涉及清朝政府的反动性,C项错误;“材料中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强调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忽略了爱国性,D项正确。6.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解析:B“”结合题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