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1文艺复兴对艺术设计的影响2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强调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3宗教改革的本质4启蒙运动康德的法治思想5启蒙运动的影响6综合7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解析:C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反对封建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主张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核心是人文主义,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还停留在反对封建教会的腐朽上,并未上升到改变宗教信仰的高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得出文艺复兴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借助于宗教形式宣传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2.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解析:B“由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注重彰显个性和自我艺术风格,故选B项。3.(2017·河北衡水联考)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解析:B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可见的教会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强调的是教会不能再控制信仰者和世俗权力,其意图是要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是主张将宗教秩序置于世俗秩序的管理之下,不是要使二者分离,A项错误;“”“”可见的教会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体现了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的意图,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C项错误;“”“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表明人们仍然要信仰上帝,只是信仰的方式不同,不属于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D项错误。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D“材料中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教皇已经成为封建势力的代表,因此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名进行的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D项正确。5.(2017·江西五市八校联考)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和矛盾,使权力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这表明()A.康德崇尚自然法原则B.他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C.康德反对平等和自由D.康德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解析:B“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易产生冲突和矛盾,故A项排除;“”据材料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可得出康德主张法治,以限制绝对自由下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故B项正确;康德主张要自由也要自律,即主张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2017·山西三地五校联考)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