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财经活页2007年第23期(总第95期)辽宁省财政学会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2007年12月15日本期主题:高考恢复30年[按]1977年12月,全国有570万人报名参加了自“文革”以来的第一次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这标志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正式恢复,到今年12月,整整30个春秋已经过去。30年来,我国已陆续有1000万人通过高考迈入高等学府,完成学业后又走向社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尚不充足且发展十分不均衡的条件下,高考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许多优秀人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我国国情来看,直到今天,高考仍不失作为不同地区人才交流和作为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一个重要机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一定促进作用。我国至今尚未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来取代高考作为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准入机制。然而,传统高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考与市场机制条件下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要求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高考在解决传统不公平的同时又制造了新的不公平,围绕高考指挥棒而得到强化的应试教育正在贻害广大青少年,进而禁锢民族创新的活力,并因此而备受社会各方面的诟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高考何去何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家的“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为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正义多做一份贡献,也逐渐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高考恢复30年来的成就上世纪60年代初,在“文化大革命”砸烂旧的上层建筑的疯狂中,我国高考和高校招生于1966年陷于中断,甚至高中也停课“闹革命”,给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严重断档。1972年,高校开始恢复招生,但明确规定只“选拔具有二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入学”,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取消文化考试,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这期间,“白卷英雄”被树成典型,进入大学的工农兵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的人甚至不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由于学习成绩与上大学无关且应届毕业生不在大学招生之列,造成中小学生没有学习热情,知识水平急剧下滑。据调查,70年代初北京最好中学优秀毕业生的数学水平也只相当于60年代初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大学招生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直到1977年,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的高考已走过了30个春秋,进入了而立之年。30年来,中国有约1000万人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读书学习,他们后来大多成为中国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后恢复发展的栋梁之才,成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发挥重要力量的中坚。3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197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不足100万人,到2006年,这个数字是2300万人。1977年,高考录取率是1:29,而2006年是1:2。对于许多普通家庭子女来说,父辈的大学梦在他们这一代变成了现实。特别是始于1999年的普通高校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1%。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入学机会逐渐增多,高校和考生的选择权在扩大,一座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已经架起。在这里,高考既成就了无数莘莘学子的大学梦,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大学生质量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巨大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1.维护了社会稳定。30年来,通过高考,许许多多工人、农民子弟有机会到大学学习,有机会到大城市甚至国外深造或工作,有机会见识世界,从而改变自己乃至家庭贫困愚昧的状况。恢复高考其实是恢复了普通个体通向上层的一个发展通道,这是中国社会形成“稳定结构”的主要原因,它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可以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