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三)(从农耕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孤立封闭到交流融合)(测试范围:第六、七、八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56分)1.(2015·福建福州八中质检)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依据所学可知,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题干材料中铁农具的大量应用反映了这一现象,故应选C项。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C2.(2015·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中)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耕作方式。古代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战争、自然灾害会使人口大量减少,故A项的“持续增长”表述不准确;根据材料“瘠卤沙冈”“陡绝之地”均被开垦,可以看出农业增长方式是粗放型,故B项正确;传统农业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这种土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但经济发展停滞与这种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从材料“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可以看出,列强通过近代航运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中国近代航运发展起来,达到了分洋利的效果,抵制了外国的侵略,故B项正确;A、C、D项属于军事工业,材料涉及的是民用工业,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4.(2015·北京海淀期中)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材料“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是指洋务运动,“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指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故B项体现材料的过程;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B5.(2015·河北衡水冀州中学月考)“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注定不能达到目标的,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定带来思想和制度的变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错误。[答案]C6.(2015·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摸底)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