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1内阁地位变化的实质2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3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取代内阁4军机处的地位5决策中心的演变:南书房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湖南高三联考)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解析:C“”“”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裁撤中书省废行中书省结合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改行省制为三司制等相关史实,可知是明朝对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故C项正确。2.(2017·山东德州一模)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A.阁臣权位渐重B.阁臣制约皇权膨胀C.外戚权力过大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对材料中明武宗倚用内官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的理解可以看出是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倚重与否,内阁即为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错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阁臣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目问的是内阁所处地位变化本质上的说明,与外戚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新知生成】明代宦官专权: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皇帝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3.(2017·陕西榆林一模)1573年,张居正下令提高六科(是针对六部百司设立的监察机构)监察职能,以六科督促六部,以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抚、按,最后再由内阁直接控制六科。掌握对各级官吏的监察大权。并实施随时考核、事事责成的稽查制度。这些措施()A.使内阁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B.整顿了吏治并加强了中央集权C.张居正擅专威福威胁君主专制D.加强监察权力促进了清正廉洁解析:B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张居正提出的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考成法。材料中内阁直接控制六科以六科”“”督促六部六部督促诸司以及地方抚、按表明考成法考核体系周密健全,监督体系完善,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的做法加强了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加强监察权力促进了清正廉洁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4.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A.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内阁地位已经被军机处取代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解析:C材料强调军机大臣无专署官员,多由其他官员兼任,未体现低级别官员的状况,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预政事,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C项正确;清朝内阁无实权,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5.(2017·广东茂名二模)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解析:D材料未体现军机处的运作机制,不能说明行政效率较高,故A项错误;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军机处始终不算正式衙门,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处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故D项正确。6.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解析:C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皇权受到压制。康熙帝设南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