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商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商业文化1西周商品经济发展2宋代市场的专业化特征3宋代商品贸易的发展推动纸币产生4明朝长途贩运贸易兴盛5区位优势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6商业发展推动商人地位的提高7市的变迁与城市发展唐宋时期,城市商业的发展8唐朝的坊市制9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的发展10对外贸易唐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11南宋对外贸易的繁荣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相传春秋时期范蠡发明的秤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又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意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中国的秤文化能够说明()A.中国的秤是世界上最为精准的衡器B.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经营理念C.中国的秤促进了古代商品经济繁荣D.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人诚信经营的状况解析:B“”“”“”材料中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秤做标记,反映了天文文化与秤的结合;福禄寿三星体现的是人们对诚信经营文化的期待,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体现不出,C项表述夸大秤的功能,秤的出现应是商品经济的伴生物。D项仅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2.(2017·北京海淀区二模)《史记》载,西周初姜太公被封于山东半岛,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纺织业),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国)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表明,姜太公()A.通过工商业开发齐国经济B.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取消了官营工商业的制度D.以工商业吸引人口成就霸业解析:A“劝其女功(纺织业),极技巧,”通鱼盐体现了姜太公通过发展工商业发展齐国经济最终成就霸业,故A项正确;材料时间为西周,而重农抑商政策提出于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工商业是官营还是私营,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发展工商业,但是工商业的发展“”是因为当地经济落后并不是为了吸引人口,故D项错误。3.南宋时期,绍兴府山阴县的梅市和项里市,是著名的杨梅和茨实(又名:鸡头米)市场;秀州华亭县的下砂市、海盐县的鲍郎市、明州鄞县的大嵩市等则是著名的盐业草市;“嘉兴府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云集。这主要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已成为全国贸易中心B.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兴起C.市场具有专业化特征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解析:C“著名的杨梅和茨实(又名:鸡头米)”“”市场著名的盐业草市、纺织品市场等,体现了不同的市镇具有不同的市场化倾向,卖不同的物品,体现了市场的专业化特征,故C项正确。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C.宋代政府重视外贸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解析:A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商品贸易的交易量数额巨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必然产生出纸币,故A项正确。坊市制度被打破会促进交换量数额增加,故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应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解析:C“”根据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可知,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故C正确,而岭南货币经济,政府倚重商税,商帮材料均未体现。6.(2018·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月考)据史料记载,广州、博罗、四会等附近有大城,有市、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而且三地都处江边,四会则控制着现在的佛山、南海、高明、三水等地,是西北江的交汇处,也是货物流通的枢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交通枢纽对商品集散地的重要性B.广东与中原的经济来往频繁C.官方对商品贸易进行严格管理D.广东瓷器经河道运输至中原地区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强调的是交通枢纽处有政府的管理、在货物流通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三地都处江边官员和机构对陶瓷贸易进行管理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应属对外贸易,B、D两项排除;官方对商品贸易的管理,并未提到严格管理,而是为了凸显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故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