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四基础等级部分第一节符合题意美丽语文精彩阅读“感恩”话题名言诵读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明朝《增广贤文》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语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点温暖。——巴金生活需要一颗感恩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道谢的。——泰戈尔素材积累最朴素行动诠释感恩2岁哈尼女孩离世捐眼角膜生前,她曾得到许多温州人的无私帮助;身后,她父母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感恩。两岁的哈尼族女孩松俊蓉成为温州眼库年龄最小的角膜捐献者。小俊蓉出生在云南省的一个小山村。去年4月,医院检查出小俊蓉得了儿童肝癌后,一直在温州市平阳县打工的父母就带她四处看病。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但是小俊蓉的病情逐渐恶化,已无法医治。眼看着孩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父亲松红林突然冒出一个愿望:我们的孩子曾接受过很多温州好心人的帮助,别人都说小俊蓉的眼睛最漂亮,如果能将这双眼睛留在世上,让别人替她看看这个世界也是好的。捐献眼角膜对云南的这个小村庄来说,是件不合风俗的事情。松红林觉得,既然小俊蓉是在许许多多好心的温州人的帮助下,才接受了进一步治疗,那么小俊蓉也要到温州捐献眼角膜。6月27日,在填写公民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时,松红林再也无法抑制悲伤的泪水,在“近亲属意见”一栏内,他郑重地写下:我们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儿还能留下一样东西在人世间,帮助别人重见光明。陈毅为母亲洗尿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过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解放后不久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工作十分繁忙。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来洗呀,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拦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对我的养育之恩呀!”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观点阐述1.我们要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师尊们循循善诱的启迪、孜孜不倦的教诲,为我们解疑释惑,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成长为于党于国于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老师的恩情值得我们珍惜、铭记,无论他们现在贵贱、愚贤,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切不可因时过境迁而轻慢乃至遗忘。2.感恩,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有能力在物质上帮助他人的人,请在有生之年多做几件为弱小者遮风避雨的实事和善事;能力不逮者,则在心里给他人留份同情和关爱,哪怕只是一声问候、一句勉励、一个微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了别人总有一种感恩寄存在他人心底,你将收到数倍的感恩“利息”。受人恩惠,即便微薄,也要报答,用一颗感恩的心为寒冬送去一抔温暖,为黑夜奉献一丝亮光。《考试说明》中对写作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中的第一项就是“符合题意”,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审明概念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个题目,重要概念是“翅膀”,结合所给材料(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