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6页抗菌药合理应用基本思路、品种及不良反应张永信(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抗生素研究所200040)由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正在全国贯彻实施,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规范,对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加重,降低医药费用将起深远影响。合理应用抗菌药最关键的是尽量从临床标本中培养出致病菌,针对致病菌种类选药。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感染的部位、患者相伴情况、年龄等,分析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给予经验疗法,。本文作为讲稿从临床应用出发,对合理用药的基本思路,主要品种定位及易被忽视的毒副作用作一简要介绍,供临床医师与药师参考,具体应用时应严格遵照《指导原则》。合理用药的基本思路一.树立病原学的观念《指导原则》所强调的基本原则,首先围绕应用抗菌药有无指征及查明感染原以针对性用药,实质上是要求临床医生树立强烈的病原学观念。对于治疗性用药,《指导原则》强调:“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或“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方为应用抗菌药的指征。而“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这对临床提出了明确的用药要求。为此,临床医师必须提高确诊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能力,并能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关化验等辅助检查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排除病毒性感染和其他非感染的发热性疾病(如肿瘤、胶原性疾病等)的可能。对于预防性应用的指征以及用药方案,在《指导原则》中规定得更为具体。在内科、儿科领域将“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感染”、“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和原发疾病“可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等三种情况列为指征。例如在传染病的流行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预防霍乱弧菌所致的霍乱、鼠疫杆菌所致的鼠疫、或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脑等;预防用药防止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风湿热复发,大肠杆菌与肠球菌所致的孕妇菌尿症等。《指导原则》同时指出一系列不宜常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包括病毒性感染、昏迷、休克等。在外科预防用药方面国内滥用抗菌药严重,因此《指导原则》规定很明确,即“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清洁手术因“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对某些特定情况才考虑预防用药,包括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多;重要脏器手术或异物植入术;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施行手术。至于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指导原则》并未硬性规定,但清洁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主要针对葡萄球菌感染,一般选用头孢唑啉等一代头孢,而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全身感染,主要针对相应部位的正常菌群和污染菌,常选用三代头孢或加甲硝唑。《指导原则》强调“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表1),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故要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目前虽然不少医院已广泛开展细菌培养,但标本留取常不规范,培养技术不严格,培养及药敏结果尚未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予以科学评价。规范收集相应标本作病原培养、鉴定及药敏测定是明确致病原最基本的途径。根据标本阳性结果可选择针对性强、抗菌作用优的抗菌药,以获满意疗效。涂片、染色检查常在即时获得有价值的病原诊断结果,如流脑疫区病人瘀点挑刺液涂片染色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可确诊流脑。病原培养结果可靠,但需花费时间,常在数天后才能获得病原诊断结果,然后再调整用药方案。病原体培养阳性并非就是感染,或一定是该病原菌感染。需依据感染部位、病人临床表现的特点以及病人不同病理、生理特点来综合分析。尤其要对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仔细分析,不能简单地按其药敏测定结果随便用药。细菌反复培养为同一种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