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通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1“一五”计划期间关注对外贸易2“一五”计划期间存在急躁冒进现象3政府一直比较关注农业建设4“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外开放的理念5改革中存在过于急切现象6股票试点加快经济体制改革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科教文化服饰变化折射政治的变化8新潮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9近代社会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10交通工具的选择反映平等意识增强11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南长沙模拟)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这一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A.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西方国家的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解析: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与苏联结盟。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带有鲜明的斯大林”模式特点,A项正确。B、C、D三项非主要因素,均排除。2.(2017·河北石家庄三模)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A.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解析:B“”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一五计划只是奠定工业化的基础,没有实现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反映了工业化促进对外贸易,“同时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反映了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化,故B“项正确。材料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说明没有优先出口工业品,故C项错误;D项反映的是苏联工业化发展的特点,与中国不符。3.(2017·江西赣州期末)1956年初,周恩来在国务院第24次全体会议上告诫大家:“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这表明一五计划期间()A.改变了工业基础薄弱的面貌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D.“”出现了冒进的左倾错误解析:D“”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但并未根本上改变工业落后的现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运动掀起于1958年,“与材料1956”年初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表明一五计划期间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属于左倾错误,故D项正确。4.(2017·江苏镇江一模)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化大革命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解析:D过分依赖国外,“‘’与材料中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不符,故A项错误;“”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农业发展,B“”项与材料中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不符;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