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八)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内阁取代六部权力C.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A[明朝废除丞相后一部分相权流向六部,内阁凭借皇帝的信任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表明内阁权力本质上源于皇帝,内阁地位的上升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A项;可以说内阁权力超过六部,但不能说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故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虽有票拟权但决策权在皇帝,六部与内阁也经常争权,故排除C项;材料中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看不出内阁对皇帝的制约,故排除D项。]2.(2019·合肥二模)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B[《钦定台规》是清代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监察法规,在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严格监察纪律,提升监察效果,从而对监察官职务内外的行为都严格控制,故选B项;《钦定台规》是为了惩治腐败现象,但是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提升监察效果,对监察人员的严格纪律要求,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对巡视御史的一些规定,没有扩大御史的权力,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促进制度转型,故排除D项。]3.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A.人员构成复杂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C.其官员随时增减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B[根据题干“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得出军机处的发展日益完善、备受重视,故B项正确。]4.16—18世纪,中国向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茶叶等出口最多。当时中国在与西方的贸易中一直保持顺差,西方人以白银购买中国商品,近280年间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这表明()A.中国参与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新航路开辟扭转了东西方贸易格局C.海外市场刺激了中国传统经济转型D.商品输出造就了中国的富有和强盛A[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贸易关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仍实行传统经济模式,没有实现中国传统经济转型,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处于出超,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D项错误。]5.(2019·衡阳一模)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清时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朝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时期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C.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农业生产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D[由材料可知,材料分为两层信息,第一层说明明清时期稻田的生产技术已有很大提高,第二层体现了汉代到清朝中叶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这是因为汉代到清朝中叶依然以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为主,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限制生产效益的提高,故选D项。]6.(2019·南充模拟)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C.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D.小农经济已经破产B[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