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经办年度总结及思路一、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村级“三资”管理和农民减负成果得到巩固1、完成人代会提出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年预计实现收入4.36亿元,比去年增6.86%,其中:水产业收入2.018亿元,增幅10.68%;畜牧业收入1.396亿元,增幅8.82%;种植业收入0.708亿元,增幅2.86%;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6元,增幅8.86%;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达到65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2、扎实抓好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在去年召开动员大会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召开了“村级三资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巩固、完善、整改”的工作目标,即“巩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完善资产管理,促使资产保值、增值;整改资源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使我镇村级“三资”管理迈入规范化、民主化的轨道。3、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年初镇政府组建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及调解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全年共调处土地承包纠纷15起,规范土地流转行为300余亩,为维护农村稳定起到积极作用。4、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为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今年着重在农民建房、中小学收费、村级报刊杂志费、农村法律服务机构及涉农部门进行督促、整改,纠正违规收费5.95万元。另一反面还积极为种养殖业大户排忧解难,办理农业小额贷款5笔,计100余万元。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1、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技术和高产优质良种。轻载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劳动强度,加上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优质高产良种的推广和技术服务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镇28468亩早晚稻种植面积,轻载面积达96%,其中机插1500亩,抛秧和直播12330亩;全年累计向农户供应良种7万公斤,抛秧盘35万只。2、扎实做好粮食订单工作。按照市贸易局关于做好年粮食第1页共6页订单工作的文件精神,镇、村及粮食收储部门层层落实,共签订早、万稻订单合同952.05万公斤,其中早稻552.95万公斤(种植面积13188亩),晚稻399.55万公斤(种植面积15280亩)3、积极实施科技示范,提升粮食产业档次。围绕我镇优势水稻种植的良好基础,创建国家级早稻新品种示范基地一个,面积1265亩;建成农业部万亩示范方一个,面积11295亩;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XX市粮食“双千“示范和XX县区水稻优质高产竞赛活动;建成早稻—晚稻—绿肥和油菜—单晚直播示范基地各一个,面积分别达到1000亩和120亩。三、休闲农业得到提升和扩张1、两大节庆活动收效显著。今年6月份和10月份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西山白杨梅欢乐游“、“第六届湖大闸蟹休闲节暨新闻发布会”及“湖大闸蟹开捕仪式”。进一步提高了和湖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西山白杨梅和湖大闸蟹销势着好,而且带动了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了农业“双增”。据统计,两大节庆期间,来观光、旅游的客人达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2、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年初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镇“农业经济工作会议”,表彰和奖励了一批在休闲农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极大地激发了休闲农业经营户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积极向上级申报财政资助项目,其中余姚级13只,宁波级1只,目前各个项目正在积极筹划迎接验收。为扩大湖大闸蟹的知名度和养殖面积,今年投入资金18.38万元开展河道增值放流,共放养长江扣蟹苗120万只,面积达8500亩。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88%,单只重量已有二两左右。3、农家乐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全镇农家乐经营户(点)已达18家,比去年增加4家,为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我们积极组织农家乐经营户(点)开展星级创建活动。目前我镇已拥有国家级特色农家乐示范点1家,省级2家、XX市2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4家;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农家第2页共6页乐风情节”展示活动,充分展示特色农产品。据统计年全镇农家乐休闲接待点累计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收入1.36亿元。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完成宁波级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年上级下达给我镇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5450亩,涉及青港、狮山、湖山三个村。在项目所在村的协助配合下,于4月初顺利完成,累计新建沟渠8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