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邢台质检)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解析:选C“”“。从材料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中可以看出,宋朝皇权受到官僚政治传统的影响,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当时史实,皆排除。2.(2019·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宋代宰相吕蒙正曾说: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唐末帝王,专委臣下,致多缺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这说明()A.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C.藩镇割据削弱唐末皇权D.宋代君主专制强化解析:选D“。据材料中书、枢密院,……自来难处之地今陛下躬决万几,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尝与同列等言,”实知荣幸可以得出宋代君主专制强化,故D项正确;唐末帝王不顾大臣安危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藩镇割据的信息,故C项错误。3.(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由此可知宋代()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与与士大夫治天下,再联系宋太第1页/总6页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宋代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故A项正确;宋代开创了“”重文轻武的国策,而非结束,故B“”项错误;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形成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且题干中未提及,故C项错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4.(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解析:选D。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制衡,“”二府三司制依事系任,进行事权分割,而没有制衡体制,故D项正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由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并没有体现中央官僚机构的进一步膨胀,故B项错误;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5.(2019·衡阳联考)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降低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限制了皇权滥用解析:选C。决策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这说明权力的运行呈现程序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削弱君主专制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封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决策的失误,并不会降低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限制皇权的滥用说法片面,故D项错误。6.(2019·肇庆模拟)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B.科举制日臻完善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和科举制选拔更注重能力而非出身,反映了官僚制度第2页/总6页日益完善,故C项正确;宋朝官员和进士相当部分并非来自显赫家族,与其地域无关,故A项错误;官员和进士的来源不能反映科举制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