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一、选择题1.[2018·河北邯郸联考]“”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明代品级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官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答案D解析明代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所以六部最高长官品级被提升为正二品,故答案为D项。2.[2017·河南重点中学联考]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策机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以其不是皇权的执行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的职能,没有涉及阁员是否位卑权重,故B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其有助于皇帝合理决策,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故D项错误。3.[2018·湖南衡阳联考]“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朝实行官员回避制度和设立两套独立的监察体系,其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政治风气,故A项正确。这些措施有利于预防腐败,不能说是防止了官员的腐败,排除B项;秦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形成独立体系,排除C项;明代监察制度与人才选拔公正无关,排除D项。第1页/总4页4.[2017·北京西城期末]北京故宫内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中心。此机构的设置()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B.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军务C.取代前朝的三省制成为最高决策机关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成三足鼎立答案A解析“”“”根据北京故宫参与军务可判断该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只能上传下达,不具备票拟权,也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决策机构,故B、C两项错误;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成三足鼎立的机构是内阁,故D项错误。5.[2017·郑州模拟]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B.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是清朝设置的军机处。西汉内朝与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央建制的机构,故排除A项;军机处有职无权,故排除B、C“”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西汉的内朝与“”清朝的军机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故D项正确。6.[2017·福州调研]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B解析“‘’据材料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这种君命直达的做法有助于强化专制皇权,故B项正确;保证决策机密、提高行政效率不是主要作用,故排除A、C两项;材料不能说明寄信上谕第2页/总4页适应了军务需要,故D项错误。7.[2018·杭州联考]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