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一、选择题1.[2017·北京朝阳期中]《读书》杂志创刊号(见右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答案C解析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的混乱,故A项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故B项错误;从时间1979“”年和目录中读书无禁区等文章名可以看出《读书》探讨社会问题,故C项正确;十一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故D项错误。2.[2017·昆明质检]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B“”.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第1页/总5页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答案A解析“据材料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并联系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而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造成1954年宪法确定的原则一度被破坏,故A项正确。3.[2018·江西赣州联考]第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十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各级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此规定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故选D项。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4.[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村子里开会,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决,和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差不多。材料现象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完善B.我国民主实现了全民公决C.政治协商体制进一步得到巩固D.基层民主政治得到了扩大答案D解析“”紧扣题干中村子里开会的信息,可知这是在最基层的农村推行民主的形式,是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体现,反映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得到落实和贯彻,故选D项。A项与题干无关;B“”项错在全民公决;C项指的是政党制度,均排除。5.[2018·山东师大附中期末]2016年10月10“”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善意的试金石。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核心意涵指的是()A.平等协商B.和平统一第2页/总5页C.一国两制D.一个中国答案D解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和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项正确;“”“”平等协商是两岸交流的基本原则,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A项错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和构想,B、C两项错误。6.[2017·河北调研]“‘’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此模式()A.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B“”.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C“”.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D.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答案C解析“”一国两制是在和平统一思想逐步深化和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故A“项错误;多”体共存早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如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故B项错误;据材“”“”“”料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可知,一国两制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故C“项正确;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7.[2018·江苏扬州期末]...